tí gù rén fèi zhái èr shǒu
题故人废宅二首
shèng zhǔ zhù zhī xuān shì shì qǐ róng cái zi zhì cháng shā |
圣主伫知宣室事 岂容才子滞长沙 |
suí zhū cǐ qù fāng chóu dé zhào bì dāng shí wù zhǐ xiá |
随珠此去方酬德 赵璧当时误指瑕 |
cōng mǎ jiāng lí jiāng pǔ yuè xiù yī què zhào jìn zhōng huā |
骢马将离江浦月 绣衣却照禁中花 |
yīng lián jì mò cāng zhōu kè yān hàn chén ní xiāng qù shē |
应怜寂寞沧洲客 烟汉尘泥相去赊 |
《题故人废宅二首》古诗词释义:
### 题目翻译与解释
方干的这首《题故人废宅二首》的诗意,包含了对过去的回忆、对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盼。以下是对每一句话的逐段解释:
1.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这里“圣主”指的是有德行的君主,而“宣室事”可能是指君主召见臣子,讨论国事的场合。“滞长沙”则形容才华横溢的人因各种原因不得志,被困在相对偏远或不被重视的地方。整句话表达了一种希望有德君主能识别并重用贤能之士的期待,即即便遭遇不顺,杰出的才子也不会长久被遗忘或束缚。
2.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这句话使用了“随珠”和“赵璧”作为比喻,表示才华或优点。“随珠”是一种名贵的珍珠,而“赵璧”则是古代名贵的玉璧。这里是在说,自己(指诗人自己或象征其故友)即将离去,但这次离去是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展示才华,对得起这些价值(“酬德”)。而“当时误指瑕”可能是指过去在评价或使用这些珍贵物品(才华)时,可能有过一些误解或误判。
3.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这里使用“骢马”(一种马的品种)象征作者自己或其故友即将离别,而“江浦月”则是对离别时刻的凄凉美景的描述,月色如水,江边清冷,暗示离别之情。而“绣衣却照禁中花”则描绘了一种将至的美好前景,想象中朋友或自己将穿着华丽的官服,赏花于皇宫之内,象征未来的辉煌。
4.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对友人(或自己)未来的关怀和希望。这里“沧洲客”泛指远离尘嚣的隐居者或孤独者,“烟汉尘泥”可能象征着尘世的繁忙和困扰。整句诗表达了一种担忧友人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或被困扰,同时也有对能够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渴望,希望友人能够远离烦恼,获得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才华被识、得到重用的期待,以及对朋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担忧。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对人性、社会的洞察。
《题故人废宅二首》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题故人废宅二首》是两首咏怀诗,展现了作者对旧友命运变迁的深思与感慨。诗中的寓意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故友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
### 第一首解析
首句“圣主伫知宣室事”,借用“宣室之召”典故,暗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意味着君主期待贤才建功立业,却未能及时识才用才。接着“岂容才子滞长沙”则表达了对朋友才能被埋没、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深切惋惜,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运用了“随珠”和“赵璧”的典故。随珠指的是珍贵的珍珠,比喻珍贵的才能和品德;赵璧则是另一珍贵之物,但因误指其瑕疵而失去了价值。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出朋友虽然才华横溢,却因某种原因被忽视或误解,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描绘了朋友即将离开的景象。骢马在江边与月光相伴,象征离别;绣衣却在宫廷中照耀着禁中之花,表达了对朋友处境的深刻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不平等。
### 第二首解析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最后两句收束全诗,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沧洲客比喻远离尘嚣的孤独之人,烟汉尘泥则象征世俗的繁忙与喧嚣。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也寓意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那些在尘世中孤寂的智者心生敬意和同情。
### 总结
方干的这两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既有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也有对智者处境的关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