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yú shǎo jiān
寄于少监
jǔ mù qī liáng rù pò mén jiāo rén yī fàn shàng zhī ēn |
举目凄凉入破门 鲛人一饭尚知恩 |
xián huā jiù shí yóu hán xiào guài shí wú qíng gèng bù yán |
闲花旧识犹含笑 怪石无情更不言 |
qiáo sǒu hé cháo fá táo lǐ mù tóng jiān cǎo tà lán sūn |
樵叟和巢伐桃李 牧童兼草踏兰荪 |
hú shāng xiào yǒng suí fēng qù wéi yǒu shēng shēng shǔ dì hún |
壶觞笑咏随风去 唯有声声蜀帝魂 |
hán shā yě shù rù huāng tíng fēng yǔ xiāo xiāo bù yǎn jiōng |
寒莎野树入荒庭 风雨萧萧不掩扃 |
jiù jìng yǐ zhī wú mèng zhú qián xī yīng bù jìn xún xīng |
旧径已知无孟竹 前溪应不浸荀星 |
jīng líng xiāo sàn guī liáo kuò gōng yè chuán liú zài zhì míng |
精灵消散归寥廓 功业传留在志铭 |
bó mù tíng chē gèng qī chuàng shān yáng lín dí ruò wèi tīng |
薄暮停车更凄怆 山阳邻笛若为听 |
《寄于少监》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寄于少监》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整体上表达了一种对逝去的回忆与哀思,以及对过去功业的缅怀。让我们逐段解析其意思:
1. **举目凄凉入破门, 鲛人一饭尚知恩:**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抬眼望去,心中感到一种凄凉,仿佛踏入了一扇破旧的门。这里将“凄凉”与“门”结合,象征着进入一个过去的地方,可能是指回忆或者逝去的时光。同时,用“鲛人一饭尚知恩”的典故,比喻即使是短暂的恩惠,也值得铭记,强调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感激。
2. **闲花旧识犹含笑, 怪石无情更不言:** 这两句诗通过对“闲花”和“怪石”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间无情的感慨。“闲花”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仍然带着微笑,而“怪石”则代表事物的无常,它沉默不语,寓意着时间和变迁的不可逆转。
3. **樵叟和巢伐桃李, 牧童兼草踏兰荪:** 这两句通过描绘樵夫和牧童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这里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同时隐含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
4. **壶觞笑咏随风去, 唯有声声蜀帝魂:**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饮酒欢笑、吟诗自娱的场景,却随着风去,只有蜀帝的灵魂在回响。蜀帝是古代蜀地的神话人物,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怀念,以及对某种逝去美好事物的追忆。
5. **寒莎野树入荒庭, 风雨萧萧不掩扃:** 这两句描绘了秋风瑟瑟、寒意侵人的景象,荒庭中野树寒莎,风雨交加却无法关闭院门。这里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暗示了人事的变迁,无法阻挡。
6. **旧径已知无孟竹, 前溪应不浸荀星:** 这两句继续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孟竹和荀星分别代表过去的事物和记忆,它们的消失和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往昔的不可复得。
7. **精灵消散归寥廓, 功业传留在志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灵魂和功业的感慨。精灵消散象征着生命的终了和灵魂的离去,但通过志铭得以留存,意味着个人的贡献和记忆会以某种形式被永久记录下来。
8. **薄暮停车更凄怆, 山阳邻笛若为听:**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黄昏时分停车哀思的场景。这里的“山阳邻笛”可能是指在古代,山阳地区的笛声常被用来表达哀愁和思念,诗人在这里提到,似乎是在想象或者听到远方笛声时的共鸣与感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过去事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生命终了的哀伤,以及对个人功业与记忆的思考。
《寄于少监》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寄于少监》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深刻的意蕴,通过描绘一系列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片段,以及对过去辉煌与现实落寞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举目凄凉入破门”,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仿佛是在揭示一种无法回避的孤独与落寞,预示着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鲛人一饭尚知恩”,以神话中的鲛人(传说中能流泪化为珍珠的生物)比喻知恩图报,引出对友人高尚品德的怀念。
“闲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这里以“闲花”、“旧识”、“怪石”等自然元素,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无奈。花朵能“含笑”,却无法为旧日的欢愉发声;怪石虽然“无情”,却依旧默默伫立,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无言。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无常。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自然之美依然存在,成为诗人精神慰藉的一部分。
“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在欢聚时的笑语已被风带远,只有蜀帝魂的声音在风中回荡,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与往昔欢乐的怀念与不舍。
接下来,诗人用“寒莎野树入荒庭,风雨萧萧不掩扃”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又肃穆的画面,风雨中的野树和寒莎,如同诗人内心的悲凉,而“扃”字(门栓)却无法遮挡风雨,象征着无法避免的外界侵扰与内心的挣扎。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这里运用了孟竹(古代竹林,象征高洁)、荀星(古代星宿,象征命运与未来的指向)的典故,表达对逝去岁月与未来不可预测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可能面临着命运的不确定与挑战。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精灵消散”象征着友人的离世,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与记忆的消逝;“功业传留在志铭”则表达了对友人生前成就的肯定与怀念,同时寄托了对后世的希望与激励。
最后,“薄暮停车更凄怆,山阳邻笛若为听”,诗人用“薄暮”、“停车”、“凄怆”描绘了离别时的哀伤,而“山阳邻笛”则引用了古乐府中的《山阳笛歌》,寓意着友人已远去,音乐虽美好,却无法慰藉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与哀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命、时光、自然与命运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理与诗意,展现了方干诗歌的深度与情感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