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tiān tāi yè zūn shī
赠天台叶尊师
huà shí huà sōng wú liǎng bān yóu xián pù bù huà shēng nán |
画石画松无两般 犹嫌瀑布画声难 |
suī yún zhì huì shēng líng fǔ yào qiě gōng fū zài bǐ duān |
虽云智惠生灵府 要且功夫在笔端 |
pō chù biàn lián yīn dòng hēi tiān lái xiān xiàng xiǔ zhī gàn |
泼处便连阴洞黑 添来先向朽枝干 |
wǒ jiā céng jì shuāng tái xià wǎng wǎng kāi tú jǐn rì kàn |
我家曾寄双台下 往往开图尽日看 |
juǎn liù bǎi wǔ shí èr |
卷六百五十二 |
《赠天台叶尊师》古诗词释义:
这首《赠天台叶尊师》是唐代诗人方干为天台叶尊师所作的赠诗,用以赞美叶尊师的绘画技艺以及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画石画松无两般,犹嫌瀑布画声难** - 诗人在开篇赞美叶尊师的画技,说他无论是画石还是画松,都技艺非凡,但如果要说不足,那就是画瀑布时在表现声音的传达上还稍有欠缺。
2. **虽云智惠生灵府,要且功夫在笔端** - 这句话表达了绘画不仅仅是智慧与灵感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厚的技艺和功夫,即技巧在笔端的运用。对叶尊师的绘画能力给予了肯定。
3. **泼处便连阴洞黑,添来先向朽枝干** - 描述了叶尊师在绘画时的技巧与风格。"泼处"指的是大笔挥洒,"阴洞黑"形容画出的景物深邃、浓厚的视觉效果;"添来先向朽枝干"则说明在增加画面细节时,叶尊师能先于常人注意到朽枝干等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使其更具生命力。
4. **我家曾寄双台下,往往开图尽日看** - 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天台山下居住时,常会打开叶尊师的画作,一整天沉浸其中。这里表达了对叶尊师画作的喜爱和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5. **卷六百五十二** - 这句话是诗题中的一部分,可能指的是诗集中的位置或编号,表明此诗在诗人作品集中可能有着特定的编号,以区分于其他作品。
整首诗通过描述叶尊师的画技、技艺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既赞扬了叶尊师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师徒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赠天台叶尊师》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方干为天台叶尊师所作的赠诗,通过描绘绘画艺术的特性与创作过程,表达了对叶尊师艺术成就的赞赏与敬意。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 题目背景分析
- **方干**:晚唐诗人,以其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成就显著。他与张祜、司空图、韦庄并称“诗僧四大家”。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方干对叶尊师的绘画技艺深感敬佩,从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过程的独特见解。
### 诗句解析
1. **开篇“画石画松无两般,犹嫌瀑布画声难”**:这首诗的开篇点明了绘画中的难点。方干先提到画石与画松的技巧较为相似,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以遵循,但是画瀑布却难以捕捉其声音与动态的精髓。这里巧妙地将绘画与音乐相联系,强调了声音在艺术表现中的独特地位和挑战性。
2. **“虽云智惠生灵府,要且功夫在笔端”**:这句话表达了艺术创作中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作用,以及最终实现这些理念的关键在于不断实践和积累的技巧。这里的“功夫在笔端”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家的技艺最终体现在他们手中笔下的作品上。
3. **“泼处便连阴洞黑,添来先向朽枝干”**:这两句诗深入描绘了绘画创作的过程和艺术效果。使用“泼”和“添”这样的动词,生动地展现了画家在创作时的动态与创造性。通过“阴洞黑”和“朽枝干”的细节描写,强调了作品中深邃的视觉效果和对自然细节的精准捕捉。
4. **“我家曾寄双台下,往往开图尽日看”**:这一部分表达了方干与叶尊师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艺术作品的共同兴趣。通过提到“双台下”,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艺术环境或背景,强调了两人共同的艺术探索和分享。同时,方干表示自己经常打开叶尊师的作品进行长时间的欣赏和研究,体现了对方尊师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和热爱。
5. **结语“卷六百五十二”**:这一细节可能是指此诗所在的诗集卷数或诗集中的排列位置,表明这首诗是方干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体现了在方干的诗歌创作中,此赠诗的地位和价值。
### 总体评价
这首诗通过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视角和深度分析,展现了方干对叶尊师艺术成就的深刻理解和赞赏。诗中不仅描绘了绘画创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还表达了与叶尊师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艺术共同的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方干成功地将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情感体验融入诗中,展现了一位诗人对艺术的深刻洞察和高度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