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mò sōng shí
水墨松石
yáo yè kàn lái yí yuè zhào píng míng shī qù bèi yún mí |
遥夜看来疑月照 平明失去被云迷 |
guà yán yuǎn shì chuān sōng dǎo jī shí cán shēng zhù dào qí |
挂岩远势穿松岛 击石残声注稻畦 |
sù sè pēn chéng sān fú xuě yú bō liú zuò wàn nián xī |
素色喷成三伏雪 馀波流作万年溪 |
bù yuán zhēn zǎi néng kāi jué yīng xiàng qián shān zá yū ní |
不缘真宰能开决 应向前山杂淤泥 |
《水墨松石》古诗词释义:
标题:水墨松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水墨画风格的松石景色的想象和感悟。以下是逐段解释:
1. **遥夜看来疑月照, 平明失去被云迷**
- **遥夜**:远处的夜晚。这里描述的是在夜晚遥望远处景色时的景象,仿佛是月亮的光照射在景物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 **平明**:天刚亮时。这句话描述的是清晨景象,原本清晰的景色在云雾中变得模糊不清,云雾掩盖了月光下的美景。
2. **挂岩远势穿松岛, 击石残声注稻畦**
- **挂岩**:指岩石悬挂在高处。这句描述了岩石的高耸和悬挂在远处的景象,穿过了松树覆盖的小岛,表现出壮观的景象。
- **击石残声注稻畦**:石头碰撞产生的余音流进了稻田。这里用声音的传播和余音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自然的和谐。
3. **素色喷成三伏雪, 馀波流作万年溪**
- **素色喷成三伏雪**:素净的颜色仿佛三伏天的雪,这里用“三伏雪”形容画面的素净和纯净,尽管是夏季,却给人以清凉之感。
- **馀波流作万年溪**:指的是流经的余波塑造了一条像溪流一样绵延不绝、永恒不息的水道。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水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美丽。
4. **不缘真宰能开决, 应向前山杂淤泥**
- **真宰**:古时对主宰天地的神的尊称,这里象征自然规律或造物主。这句话是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哲思,意思是如果没有自然规律的引导和决定,这些美丽的景象和自然循环可能就会被打乱,变得杂乱无章,如同前山的淤泥阻塞水流一般。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水墨松石》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水墨松石》诗,是一首寓含自然美景与哲理的佳作。通过描绘松石与云月的动态和静谧的自然景色,诗人不仅展现了水墨画般的自然之美,也隐含了深邃的自然哲学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以夜晚和清晨的对比,描绘了松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清晰,而晨曦到来时,又被云雾所覆盖,失去了一夜的清辉,表达了自然景象的变幻莫测,以及人类对于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颔联“挂岩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运用了动态与静谧相结合的手法,通过“挂岩”的远势和“击石”的残声,以及这些声音对“松岛”与“稻畦”的影响,展现了自然界中声音与景象的相互作用,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相连、相互影响的深刻哲理。
颈联“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描绘了松石的素色在烈日之下仿佛变成了三伏天的积雪,余波汇成了永不停息的溪流。这一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松石的色彩在不同环境下的独特美感,同时也寓意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绵延不绝。
尾联“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以自然界的水流比喻人类的行为和命运,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类自身行为后果的反思。这里“真宰”指自然界的根本法则,暗示了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类的行动才能如水流般畅通无阻,否则就可能陷入困境,如同被淤泥阻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情感,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法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干对于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