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ǎo chūn

早春

作者:方干 
guì lún qiū bàn chū dōng fāng     cháo què jīng fēi yè wèi yāng
桂轮秋半出东方   巢鹊惊飞夜未央
hǎi shàng fēng yún yáo hào yǐng     kōng zhōng lù qì shī liú guāng
海上风云摇皓影   空中露气湿流光
xié lín hù yǒu tōng xiāo zhú     huí zhào jiē chí dào xiǎo shuāng
斜临户牖通宵烛   回照阶墀到晓霜
yǔ liàng shì cái gāo gèng yì     fāng wén mò hàn yǐ chéng zhāng
庾亮恃才高更逸   方闻墨翰已成章

《早春》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早春》, 是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幅早晨春日的景象,透过四季更替与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时间流转的感慨。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桂轮秋半出东方, 巢鹊惊飞夜未央,**
- 这句诗以“桂轮”比喻满月,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在东方升起,月亮的光芒使得巢中的鹊鸟惊醒并开始飞翔,夜尚未完全结束。月亮在此处作为秋季的象征,夜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2. **海上风云摇皓影, 空中露气湿流光,**
- 描述的是早晨海上与空中的景象。海面上的云雾与露珠的光线相互映照,呈现出一片白茫茫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露水,使得光线变得潮湿而柔和。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初至、天气渐暖的景象。

3. **斜临户牖通宵烛, 回照阶墀到晓霜,**
- 这两句诗描绘了室内与室外的环境。室内点燃了通宵不熄的蜡烛,光亮斜照在窗户上,室外的露水在凌晨时分结成了霜。诗中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光线由夜晚到早晨的变化,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4. **庾亮恃才高更逸, 方闻墨翰已成章,**
- 最后两句以庾亮(三国时期东吴的官员)为典故,通过引申来表达诗人自己。这里说诗人(类比为庾亮)凭借才华(“恃才”)在清晨时分就开始创作(“墨翰已成章”),体现出诗人的才情与勤奋,也流露出对于春天早起创作的喜悦与对创作灵感的珍惜。

整体上,这首《早春》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时间的流转,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时间、季节变迁的感慨。

《早春》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早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与初春交替时节的景象,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自然世界。让我们一同赏析:

### 开篇“桂轮秋半出东方”
“桂轮”指的是满月,仿佛桂树上的圆月,常被用来比喻明月。秋半,即秋季的中段,是季节转换的关键时刻。这句话通过“出东方”描绘了月升的形象,而“巢鹊惊飞”则暗示了时间已接近深夜或黎明,鸟儿因月光的出现而惊动。这样的开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夜晚的深沉与即将来临的黎明。

###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
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诗歌的场景,从地面延伸到海洋与天空。海上风云摇动月光的皓影,意味着虽然风起云涌,但月光依旧明亮,以光之不屈服于自然的力量,表现出一种坚韧和希望。空中露气湿流光,暗示了初春的湿润气息,月光在露珠中反射,增添了几分朦胧与清冷的美。

### “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这里描绘了室内的景象,月光斜照,穿透窗户,即使夜深人静,仍有烛光相伴。月光与烛光相互映照,直到天明,营造了一种温馨而静谧的夜晚。同时,“晓霜”一词预示了清晨的寒冷,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最后一句借用庾亮(东晋名臣)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自信与期待。这里不仅仅是在说月光下创作的诗句,更是对个人才华的展现和对未来的憧憬。整个句子以“已成章”收尾,既是对过去创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综上所述,方干的《早春》通过描绘从深夜到黎明,再到清晨的自然景象,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美丽与宁静,更融入了诗人对时间、空间、自然与自我之间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