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zhào chóng shì yù ( yī zuò zèng zhào cháng liù yùn )
赠赵崇侍御(一作赠赵常六韵)
qiáo liè liǎng sān hù diāo shū shì jìn lín |
樵猎两三户 凋疏是近邻 |
fēng léi qián hè yǔ huā mù hòu yán chūn |
风雷前壑雨 花木后岩春 |
wén zì bù dé lì sāng má nán jiù pín |
文字不得力 桑麻难救贫 |
shān qín qī zhì zi yè quǎn fèi yú rén |
山禽欺稚子 夜犬吠渔人 |
wèi bì shèng míng dài zhǎng jiāng yún shuǐ qīn |
未必圣明代 长将云水亲 |
zhī yīn bù yán jiàn hé lù chū ní chén |
知音不延荐 何路出泥尘 |
《赠赵崇侍御(一作赠赵常六韵)》古诗词释义:
方干的这首《赠赵崇侍御》,以深沉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偏远村庄的生活情景,并寄托了作者对友人赵崇的深切关怀和对仕途的感慨。
### 樵猎两三户, 凋疏是近邻,
诗句以“樵猎两三户”描绘了村落的景象,简朴而又平凡的生活图景。接着,“凋疏是近邻”则表现了村落中的人们因生活艰难而显得凋零疏落的状态,暗示了邻里之间可能存在的贫乏与孤独。
### 风雷前壑雨, 花木后岩春,
这一句转折,用自然界的风雨与春夏的交替,象征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转机。前壑雨与后岩春,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了生活中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现实。
### 文字不得力, 桑麻难救贫,
这句直接点明了生活贫困的原因。作者认为,虽然文字和知识能够传递智慧与思想,但它们无法直接解决物质上的贫困。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境遇的同情,也暗示了作者对于通过文辞改变生活现状的无奈。
### 山禽欺稚子, 夜犬吠渔人,
“山禽欺稚子”描绘了野生动物对孩子们的威胁,反映出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夜犬吠渔人”则可能象征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或邻里的误会与冲突,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复杂与不易。
### 未必圣明代, 长将云水亲,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背景的反思。在封建社会中,作者虽寄希望于“圣明代”(圣明的时代),但又明白在这样的时代,与自然和谐相处(云水亲)或许才是逃避现实苦难的途径。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无奈。
### 知音不延荐, 何路出泥尘,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改变自身处境的渴望。在没有得到推荐或赏识的情况下,如何摆脱困境、走向光明,成为了作者心中的一大疑问。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和机遇的反思,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偏远乡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希望,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赠赵崇侍御(一作赠赵常六韵)》古诗词赏析:
这首《赠赵崇侍御》或《赠赵常六韵》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是赠送给友人赵崇侍御的诗歌。方干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以写隐逸、友情和自然景色见长。此诗通过描绘友人所在环境的简朴与艰难,以及对友人命运的深切关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希望。
首联“樵猎两三户, 凋疏是近邻” 描述了友人居住环境的简朴,邻舍稀少,四周多是樵夫和猎户,暗示了环境的偏远与生活条件的艰苦。这一描绘设置了一个质朴的背景,预示了后续环境和生活状况的描述。
颔联“风雷前壑雨, 花木后岩春” 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现了友人所在地的不同季节景象。一方面,风雨交加,暗示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花木葱郁,后岩春色,虽有诗意,但也可能暗含对比,表示虽有美景,却难以支撑生计。
颈联“文字不得力, 桑麻难救贫” 直接点明友人的困境。虽然文字才华可能无法带来实际帮助,种植桑麻也难以解决贫困问题,表达了对友人生计困难的深切同情。
尾联“山禽欺稚子, 夜犬吠渔人” 继续描述友人的环境与生活,山中鸟兽可能欺凌孩童,夜晚犬吠可能令过路的渔人感到不安,进一步展现了友人生活环境的不便与危险。
最后两联“未必圣明代, 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 何路出泥尘” 对友人所处的年代表示了怀疑,似乎在说即使在圣明的时代,友人也选择了隐居于山水之间,而非入仕为官。同时,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知音难寻、难以得到推荐的无奈,以及对友人如何摆脱困境、走出泥泞人生的期待与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对友人生活与命运深切关怀的诗人形象。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人生活困境的同情,最后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出路的深深关切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