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 jǐng
浅井
gāo qíng bù yǔ sú rén zhī chǐ xué zhū shēng qǔ guì zhī |
高情不与俗人知 耻学诸生取桂枝 |
xún sòng wǔ yán xíng shì zǎo cháo yóu sān zhào chū xī chí |
荀宋五言行世早 巢由三诏出溪迟 |
cāo xīn yǐ zài jīng wēi yù luò bǐ jiē chéng diǎn gào cí |
操心已在精微域 落笔皆成典诰词 |
yī è nán chéng yàn què wǔ fēi xióng běn shì dì wáng shī |
一鹗难成燕雀伍 非熊本是帝王师 |
xián chén suī yùn jīng bāng shù míng zhǔ zhōng wú jiàn liè shí |
贤臣虽蕴经邦术 明主终无谏猎时 |
mò dào bǎi liáo yōu lǐ jué jiān wén qī jùn pà tiān yí |
莫道百僚忧礼绝 兼闻七郡怕天移 |
zhí yuán cái lì tóu tóu shàn zhuān bèi wén xīng bù bù suí |
直缘材力头头赡 专被文星步步随 |
bù xìn zhòng yán tōng zào huà xū yú biàn kě biàn róng shuāi |
不信重言通造化 须臾便可变荣衰 |
《浅井》古诗词释义:
《浅井》这首诗,由方干所作,内容充满哲理和象征意义,表达了一种高洁的情怀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以下逐段解析:
**高情不与俗人知**:诗开篇点明诗人的志趣高远,他的情感与思考并不为一般世俗之人所理解。这里的“高情”可以理解为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和见解,体现了他的独特个性和思想深度。
**耻学诸生取桂枝**:诗人在表达自己不愿意像其他学子一样追求功名利禄,而更倾向于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里,“取桂枝”比喻科举考试中追求功名,这与诗人的志向大相径庭。
**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此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隐士故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和自由的追求。荀子和宋钘早期就已开始了他们的隐世生活,而巢父和许由则在多次君王的邀请下仍然选择了隐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个性的尊重。
**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说明诗人的思想已经深入到细致微妙的境界,他的文字具有典籍一般的权威性和深度,暗示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深刻理解与运用。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这里以“一鹗难成燕雀伍”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性与卓越,他不与平庸之辈为伍,而是有如孤傲的鵷鶵(一鹗的别称),不随波逐流。而“非熊本是帝王师”则暗示了诗人具备治国理政的才能,如同《易经》中的“非熊”预示了帝王之师的存在。
**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诗人在赞美有才华的臣子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的期待,希望有明主能听取谏言,避免因狩猎等享乐之事而忽视国家治理。
**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礼制和自然秩序的重视,即便是在百官担忧礼制衰微之时,他也不希望天象发生异常变化,表现出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的关切。
**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诗人在赞美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认为自己的才能不仅得到了文坛的广泛认可,更是被文星(文学之星)所伴随,暗示了他对于文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最后,诗人对言语的力量表示了深信不疑的态度,认为一言一行都能影响自然和世界的变化,表达了对于言语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对于个人影响力的自信。
整体而言,《浅井》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情怀、个性追求、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不懈探索和坚持。
《浅井》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浅井》这首诗虽然标题为“浅井”,但实际上是通过浅井象征性地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理想人格以及智慧才能的赞颂和对社会时事的批判。诗中多处借古喻今,对古代的贤士、隐士和帝王进行了褒扬,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表达了深刻的看法。
1. **高情不与俗人知, 耻学诸生取桂枝**:这两句诗开篇便点明了主题,强调了高尚情操与世俗追求的不同。高雅的品格不会与凡人共语,耻于与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禄的学子相提并论,暗喻了诗人在思想和追求上的超越。
2. **荀宋五言行世早, 巢由三诏出溪迟**:这里的“荀宋”指的是荀子和宋玉,两位古代文人,而“巢由”是指巢父和许由,著名的隐士。诗人通过对比,赞美那些能早年就展现出非凡才华的人,同时也强调了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隐士需要更多机会和时间来被社会认可。
3. **操心已在精微域, 落笔皆成典诰词**:这两句诗赞美了人的思想和笔墨都达到了高深的程度,无论是在内心里的思考还是外在的表达,都显得极为精妙,如同经典文献的篇章。
4. **一鹗难成燕雀伍, 非熊本是帝王师**:用“一鹗”(即老鹰)比喻才华出众的人,与“燕雀”(普通鸟)对比,强调了出众之人的独特性;“非熊本是帝王师”则隐含着对于人才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如同能成为帝王的老师一样,可以引领时代的变革。
5. **贤臣虽蕴经邦术, 明主终无谏猎时**:这里通过“贤臣”和“明主”的关系,表达了即使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在现实政治中可能难以得到充分的施展。同时,“谏猎”一词的使用,巧妙地将“谏言”与“打猎”相结合,暗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险恶。
6. **莫道百僚忧礼绝, 兼闻七郡怕天移**:这两句通过“百僚”(百官)和“七郡”(可能指更广泛的地方行政单位)的担忧,展示了社会上对某些变革或决策的紧张情绪,暗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7. **直缘材力头头赡, 专被文星步步随**:这里赞美了人才的全面才华和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同时强调了才华与星辰(常指文学艺术界的顶尖人物)的联系,形象地描绘了人才的光芒与文化力量的并存。
8. **不信重言通造化, 须臾便可变荣衰**:最后两句通过强调语言的力量可以沟通自然法则,暗示了通过恰当的言辞和行动可以改变命运和局势,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浅井为喻,展现了方干对高尚人格和智慧的深刻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反思。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方干不仅赞美了历史上的贤人和隐士,也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无能为力发出了强烈的批判,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