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è zhōng féng sūn bǎi piān
越中逢孙百篇
yī zhāo jì jì yǔ míng míng lǒng shù wèi zhǎng fén cǎo qīng |
一朝寂寂与冥冥 垄树未长坟草青 |
gāo jié xióng cái xiàng hé chǔ yè lán kōng suǒ mǎn chí xīng |
高节雄才向何处 夜阑空锁满池星 |
《越中逢孙百篇》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越中逢孙百篇》,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方干是中唐时期的隐逸诗人,以写五言律诗而闻名,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 一朝寂寂与冥冥, 垄树未长坟草青
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墓地的寂静与荒凉景象,使用了“寂寂”和“冥冥”来强调墓地的寂静和幽暗。而“垄树”指坟墓旁的树木,由于时间的推移,树木还没有长高,而“坟草”尚未泛绿,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这里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暗示孙百篇已离世,同时也隐含了对逝者命运的哀叹。
### 高节雄才向何处, 夜阑空锁满池星
这两句诗进一步抒发了对孙百篇才能与品德的怀念,以及对其命运的疑问和感慨。其中,“高节”和“雄才”赞扬了孙百篇高尚的品性和杰出的才能,“向何处”表达了一种追寻和追问的状态,暗示着对孙百篇命运的不解与惋惜。最后,“夜阑”点出了时间的流逝,“空锁满池星”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孙百篇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在世间留下明显痕迹的感慨。这里的“锁”字使用得很妙,仿佛孙百篇的才能和功绩被时间这把“锁”封存起来,难以被人所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墓地的荒凉和对逝者的怀念,表达了对孙百篇才华和品德的敬仰,以及对其命运未尽人意的感慨。方干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越中逢孙百篇》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诗《越中逢孙百篇》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人才的缅怀之情,同时蕴含着对才华与命运的深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一朝寂寂与冥冥”开篇即营造了一种寂静、幽暗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已逝人才的怀念)过去的生活状态与环境。这里的“寂寂”和“冥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出一种寂静与深暗的景象,与下文所描述的墓地环境相呼应,预示着主人公已离世。
“垄树未长坟草青”则更具体地描绘了墓地的景象。在这片尚未长出茂盛树木和嫩绿青草的土地上,墓碑和坟墓静静地矗立着,显得格外荒凉。这不仅是一片自然的景象描绘,也暗喻着主人公生前的环境可能并不为世人所知,甚至在死后也无人问津,留下的只有孤独的坟墓。
“高节雄才向何处”这一句直接表达了对逝去人才的深切怀念。在这里,“高节雄才”指的是一类拥有高尚节操和杰出才华的人。方干通过这一句询问这些人才的去向,表达了对他们的不遇和无尽的惋惜。这种疑问既是对个体命运的感叹,也是对当时社会用人制度和人才价值评判的一种质疑。
最后一句“夜阑空锁满池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夜幕降临,池塘中的星星依然闪烁,却仿佛被锁在虚空之中,无法触及。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星星比作人才的才华和光辉,虽然它们依旧在夜晚中闪烁,但似乎无法在现实中发光发热。这既是对方干自己在追求文学成就时内心感受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下,有才华的人才难以施展抱负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逝去人才命运的沉思,表达了作者对方才与命运不公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才华与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哀伤。方干通过这首诗,不仅纪念了已逝人才,也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才华和理想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