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í xī shàng rén

贻曦上人

作者:方干 
qiū shuǐ yī hóng cháng jiàn dǐ     jiàn sōng qiān chǐ bù shēng zhī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rén jiān xué fú zhī duō shǎo     jìng jìn xīn huā zhǐ yǒu shī
人间学佛知多少   净尽心花只有师

《贻曦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贻曦上人》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诗中充满了对禅宗修行和佛法深刻见解的表达。我们逐段解析其意思:

### 秋水一泓常见底
- **秋水**:秋天的水,此时水位较低,清澈见底,象征着宁静和纯净。
- **一泓**:一泓水,形容水量不多,但非常清澈,强调的是水的纯净度和深度。
- **常见底**:意思是在这样的清澈之水中,底部的事物能够轻易地被看见。这里比喻在极度纯净的心境中,事物的真相能够被清晰地揭示。

### 涧松千尺不生枝
- **涧松**:生长在山涧中的松树,象征着坚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千尺**:形容松树极高,象征着修行者的崇高境界和坚定的意志。
- **不生枝**:意指松树长高却不分叉,象征着修行者追求的是一种直指本质、不为杂念所扰的精神境界。

### 人间学佛知多少
- **人间**:指的是世俗社会,这里暗示了许多人在追求物质、欲望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修行。
- **学佛**:指的是一种寻求精神解脱、实现心灵成长的修行方式。在佛教中,佛是指觉悟者、导师,学佛意味着追随这种觉悟和指导,达到精神上的提升。

### 净尽心花只有师
- **心花**:在佛学中,"心花"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智慧之花,象征着智慧的开放与绽放。
- **净尽**:形容内心的纯净,没有杂念和尘埃。
- **只有师**:这句话强调了只有师长(在佛教中可能指高僧、导师)能够引导弟子达到这样纯净、智慧的境界,突出了师长在修行中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隐喻了追求精神纯净和智慧提升的过程。诗人通过"秋水"的清澈、"涧松"的高直,以及"心花"的纯净,表达了在世俗纷扰中,唯有真正的导师能引领人们达到精神的至高境界。

《贻曦上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贻曦上人》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是对其好友曦上人的赞美和寄赠之作。全诗描绘了自然与禅宗修行的隐喻,通过秋水与山松的景象来寓言人生和修行的意义,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对佛法的普遍认识进行了反思。

**赏析:**

1. **秋水一泓常见底**:开篇以“秋水一泓”起笔,用清澈的湖水比喻人的心境。秋水的“常见底”暗示着内心的透明与纯净,如同清澈见底的湖水,没有一丝杂质。这是对曦上人内心纯洁、境界高远的赞美。

2. **涧松千尺不生枝**:接着以“涧松千尺”描绘了山间长势高大的松树。松树的“不生枝”意味着它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这里的“千尺”不仅指物理高度,也象征着精神上的高远和坚定。通过松树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曦上人坚定不移的修行之路的赞赏。

3. **人间学佛知多少**:这一句直接指向了社会现实,提出关于人们对佛法学习的普遍问题。方干在这里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暗指在芸芸众生中,真正深入理解和实践佛法的人并不多。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也是对好友曦上人高尚人格和深度修行的反衬。

4. **净尽心花只有师**:诗的结尾以“净尽心花”为喻,形象地描述了在追求清净心性的道路上,只有老师(曦上人)能够做到彻底净化内心的花朵,使其达到最纯净的状态。这里的“心花”既可理解为心灵的花朵,也暗示内心的成就和光辉。诗句表达了方干对曦上人作为导师的感激与崇敬,同时也对他的修行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的寓言,展现了方干对好友曦上人的深情赞美与敬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精神追求的细腻感悟,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