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huáng shān rén tíng qián gū guì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
juàn lián yuán yuè zhào fāng táng zuò jiǔ zūn kōng zhú yǒu shuāng |
卷帘圆月照方塘 坐久尊空竹有霜 |
bái quǎn fèi fēng jīng yàn qǐ yóu néng yī yī xuán chéng háng |
白犬吠风惊雁起 犹能一一旋成行 |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的五言绝句《题黄山人庭前孤桂》。逐段解释其意思如下:
1."卷帘圆月照方塘":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卷起窗帘,月圆如盘,清辉洒落于方正的池塘上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卷帘"和"圆月"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夜晚景象。
2."坐久尊空竹有霜":诗人坐了很久,时间逐渐流逝,原本酒杯中的酒已散尽,竹子上凝结了霜。这句话通过"坐久"和"尊空"的描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3."白犬吠风惊雁起":夜深人静时,一只白色的狗被风吹动的声音所惊醒,开始吠叫。这种吠声打破了宁静,使得原本静默的天空中,大雁也被惊起,展翅飞翔。这里用"白犬吠风"和"雁起"的动态场景,为夜晚的静谧添上了一抹鲜活的生机。
4."犹能一一旋成行":即便是在这样的夜晚,即使孤独一人,诗人仍能保持内心的一种秩序和规律。"旋成行"可能是指内心平静,或是在行动上有所规划。这里的"犹"字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也能保持坚定和自制。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庭前的宁静景象,通过月光、池塘、酒杯、霜、狗吠和大雁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在孤独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秩序。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题黄山人庭前孤桂》以清幽的意境,深沉的哲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人生境界。
"卷帘圆月照方塘",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下池塘的画面。"卷帘"的动作,既显得画面的展开,又有待人欣赏的意味,"圆月"和"方塘"形成了形状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这一句在整体上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坐久尊空竹有霜",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宁静。"坐久"意味着时间的悠长,"尊空"则可能指的是酒器空了,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时间的空虚感。"竹有霜"则是对季节变换的暗示,霜的出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时光的流逝相呼应。
"白犬吠风惊雁起",这句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将画面推向动态。"白犬"给人一种清新、纯洁的感觉,"吠风"则赋予了静态的风以生命力,而"惊雁起"则将静态的池塘瞬间激活,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这里,诗人用动物的反应来间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也间接地映射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静寂中感受到了外界的变化。
"犹能一一旋成行",这句收尾,既是对前文场景的总结,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旋成行"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秩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孤独与寂静中,诗人发现了一种内在的和谐与秩序,这正是他在寻求的生命意义。
综上所述,方干的这首诗通过富有深意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孤独与寂静中寻找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态度。通过对比、动静结合、象征等手法,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清幽又深邃的艺术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