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xī jì yǒu rén
秋夕寄友人
dāng shí wú dé yù gàn kūn guǎng zhù tú láo wàn gǔ cún |
当时无德御干坤 广筑徒劳万古存 |
mán yì shēng mín fáng jí sāi bù zhī xuè rèn qǐ zhōng yuán |
谩役生民防极塞 不知血刃起中原 |
zhū jī xuán jiàn péi líng qǐn shè jì hé zēng bǎo zǐ sūn |
珠玑旋见陪陵寝 社稷何曾保子孙 |
jiàng lǔ zhì jīn yóu zì shuō yuān shēng yè yè bàng chéng gēn |
降虏至今犹自说 冤声夜夜傍城根 |
《秋夕寄友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秋夕寄友人》是罗邺在秋夜寄给友人的作品,诗歌中探讨了历史中的政治与道德问题,以及它们对人民和国家的影响。以下逐段解释:
1. **当时无德御干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这一句指出,过去的统治者缺乏德行,没有以正当的方式治理国家(“御干坤”指掌管天地),他们建造了大量的工程(“广筑”)以维持统治,但这些努力在后世看来只是徒劳,因为道德缺失最终导致了政权的衰败。
2.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谩役”是指徒劳地役使人民,“极塞”指的是边防要塞,这句话暗示过去的统治者一味地强迫百姓为边防建设劳作,而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同时,这里“血刃起中原”可能指代战争,暗指这种边防建设导致了中原地区的战争和流血,说明道德缺失的统治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引发了更大的灾难。
3.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珠玑”在这里象征财富,“陵寝”是指陵墓,这句话意味着过去的统治者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这些财富最终成为了他们自己陵墓的陪葬品,而国家(“社稷”)并没有保护好他们的子孙。这里强调的是,道德缺失的统治不仅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损害,连后人也无法幸免。
4.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降虏”指的是投降的敌军士兵,“冤声”指的是受冤屈的人的呼喊。这句话表明,即使在和平时期,那些曾经遭受苦难的人们(可能包括在战争中受冤枉的人)仍然记得过去发生的不公正之事,并不断在城周围哭泣呼喊,表达他们的不满和冤屈。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中不公正行为的长久影响和记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历史的镜像反思了道德与权力的关系,以及道德缺失对国家、人民和后代的影响,表达了对正义和道德回归的渴望。
《秋夕寄友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名为《秋夕寄友人》,是罗邺的一首以历史和情感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深切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沉痛对比**:“当时无德御干坤, 广筑徒劳万古存” 开头两句以历史的广阔视角切入,表达了对于“无德”的统治者利用天下(干坤)之力,却只留下了徒劳的建筑,历经万古仍无人关注的遗憾。这里使用了“广筑”与“徒劳”、“万古存”与“无人关注”的强烈对比,强调了道德和实质成果的重要性。
2. **对历史悲剧的揭露**:“谩役生民防极塞, 不知血刃起中原” 这两句揭示了历史中因防备边疆而牺牲无数人民,以及不择手段的战争导致中原地区满目疮痍的悲剧。通过“谩役”(徒劳的劳役)和“血刃”(战争的残酷)的描绘,展现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冲突和悲剧。
3. **对历史遗产的讽刺**:“珠玑旋见陪陵寝, 社稷何曾保子孙” 这两句话讽刺了历史上的统治者将宝贵的财富用于修建陵寝,却未能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反映了权力与遗产分配的不公,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疏离。
4. **对历史的反思**:“降虏至今犹自说, 冤声夜夜傍城根” 这部分表达了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即使历史上的受害者已成“降虏”,但他们对冤屈的控诉依然在夜晚回荡在城边,展现了历史记忆的持久性,以及对不公的深深反思和对正义的渴望。
5. **结语的深沉感慨**:全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感慨和对社会公正、人性尊严的呼唤。通过对过去的审视,诗人不仅反思了历史的悲剧,也表达了对未来和平、正义的期待。
总之,这首诗以历史为镜,深刻探讨了权力、道德、人民福祉与历史遗产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