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i huā
槐花
nuǎn cí yún gǔ bèi cán yáng fēi xià dōng fēng chì jiàn zhǎng |
暖辞云谷背残阳 飞下东风翅渐长 |
què xiào jīn lóng shì jī bàn qǐ zhī yáo cǎo zhèng fēn fāng |
却笑金笼是羁绊 岂知瑶草正芬芳 |
xiǎo féng xī yǔ tóu hóng shù wǎn zhuàn gōng lóu qì jiù zhuāng |
晓逢溪雨投红树 晚啭宫楼泣旧妆 |
hé shì lí rén bù kān tīng bà qiáo xié rì niǎo chuí yáng |
何事离人不堪听 灞桥斜日袅垂杨 |
《槐花》古诗词释义:
### 诗词逐段解释
**罗邺《槐花》**
- **暖辞云谷背残阳, 飞下东风翅渐长:** 这句诗描述了槐花在温暖的环境中告别云谷,迎着落日的余晖,从东风中飞出。槐花的翅膀随着飞翔而渐渐长大,展现出了其生机勃勃的状态。
- **却笑金笼是羁绊, 岂知瑶草正芬芳:**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描述了槐花对被囚禁在金笼中的传统观念的嘲笑,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同时,它也暗含了对瑶草(一种比喻美丽事物或美德)的赞美,表达了一种内在的芳香和美好。
- **晓逢溪雨投红树, 晚啭宫楼泣旧妆:** 这句话描绘了槐花在清晨遇到溪边的雨水后,投向了红树,似乎在寻找归宿。傍晚时分,它在宫楼的环境中鸣叫,似乎在哭泣,可能是因为思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这里使用了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槐花在不同环境下的情感体验。
- **何事离人不堪听, 灞桥斜日袅垂杨:**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何事离人不堪听"询问是什么让离别之人难以忍受这美好的声音(这里指槐花的鸣叫)。"灞桥斜日袅垂杨"则描绘了一幅离别的情景,灞桥斜阳下垂柳轻摆的画面,增添了诗的抒情色彩和哀愁氛围。
综上所述,这首《槐花》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愁。槐花成为了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遗憾。
《槐花》古诗词赏析:
罗邺的《槐花》是一首充满意象与情感深度的诗作,通过对槐花这一自然之物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哲思与自然景观的美学融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暖辞云谷背残阳, 飞下东风翅渐长”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暖阳与东风都是春天的标志,槐花在温暖的阳光和轻柔的东风中迅速生长,展现出了自然界的蓬勃生命力。这里,作者运用了“辞”和“背”这样的动态词,使得画面富有动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花儿与风的互动。
2. **转折与对比**:“却笑金笼是羁绊, 岂知瑶草正芬芳” —— 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赞美了自由生长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则以“金笼”比喻人为的束缚,强调了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对立和冲突。通过“瑶草正芬芳”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动态与静态结合**:“晓逢溪雨投红树, 晚啭宫楼泣旧妆” —— 这两句描绘了槐花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状态。清晨,它被溪水滋润,投向红树,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傍晚,它在宫楼的转唱中,似乎带着些许哀愁。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使得槐花的形象更加丰富,既有自然界的活力,又带有某种程度的情感深度。
4. **结尾的隐喻**:“何事离人不堪听, 灞桥斜日袅垂杨” —— 这句以“离人”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感慨。将槐花与离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共鸣。灞桥斜日袅垂杨的场景,既是对古代送别场景的回忆,也暗含了对离愁别绪的深沉思考。
综上所述,罗邺的《槐花》不仅描绘了槐花这一自然景观,更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由、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