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ǔ jiāng chūn wàng
曲江春望
bǎi zhàn xīn qín guī dì xiāng nán bān bān lǐ zuì nán xíng |
百战辛勤归帝乡 南班班里最南行 |
gōng qī yuán bì qiū wú lì jiàn qì qiú rán xiǎo yǒu shuāng |
弓欺猿臂秋无力 剑泣虬髯晓有霜 |
qiān gǔ chǐ fēi shū yù bó yī xīn yóu zì xiàng hé huáng |
千古耻非书玉帛 一心犹自向河湟 |
nián nián sù wèi tiān yán jìn céng bǎ gōng xūn zòu jiàn zhāng |
年年宿卫天颜近 曾把功勋奏建章 |
《曲江春望》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描述前朝将军在曲江春日展望场景下的感慨的诗。整首诗通过对人物、武器、国家荣誉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示了将军对于过去功勋和未来的愿景的复杂心情。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百战辛勤归帝乡**:诗的开篇描绘了一位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历经艰辛最终返回京城的将军。这里的“帝乡”指的是帝都或京城。
2. **南班班里最南行**:将军在朝廷中的位置,处于南班(即官员排列位置上的分类)的最南端。这可能暗示他在官场中的地位并不高,但具体的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全诗来理解。
3.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这两句描述了将军武器的年久失修。弓箭仿佛在秋天对猿臂(指敏捷的臂力)失去了威力,剑身在清晨的寒霜中仿佛在哭泣,暗示武器的陈旧和年代的久远。
4. **千古耻非书玉帛,一心犹自向河湟**:这两句表达了将军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决心。他可能是在说,过去的耻辱不应该被历史遗忘,但他的决心仍不改变,继续关注着边疆(河湟,指古代的边疆地区)的安全。
5. **年年宿卫天颜近,曾把功勋奏建章**:将军每年都在帝都的禁卫军中保护皇帝的安危,他曾经把自己的功勋记录在朝廷的文书(建章,古代官署名)中,表明他过去的功绩。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将军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荣誉和忠诚的深刻反思。诗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与骄傲,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与决心,展现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对国家和历史的复杂情感。
《曲江春望》古诗词赏析:
《曲江春望》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一位经历过无数战斗、最终回归长安的将领的视角,描绘了其对国家的忠诚、对功勋的自豪以及对故土河湟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百战辛勤归帝乡, 南班班里最南行”,开篇就点明了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和经历。"百战辛勤"展示了他征战生涯的艰辛,"归帝乡"则说明他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首都长安。"南班班里最南行"则暗示了他的出身地在长安以南,强调了他身份的特殊性。
2. **颔联**:“弓欺猿臂秋无力, 剑泣虬髯晓有霜”,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武艺高强的外在形象。"弓欺猿臂秋无力",意指即使在秋天,他的弓也显得过于强韧,足以压倒猿臂的轻盈,显示其力量过人。"剑泣虬髯晓有霜",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剑与虬髯(长胡须)赋予情感,说明他手中的剑在清晨霜冻中仿佛也在哭泣,暗示其内心的情感丰富和对剑术的至高追求。
3. **颈联**:“千古耻非书玉帛, 一心犹自向河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耻辱的记忆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千古耻非书玉帛"意味着他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战斗,但那些让国家蒙羞的往事却要像玉帛一样铭记于心,永不忘记。"一心犹自向河湟"则表达了他对河湟地区的深深怀念和忠诚,河湟地区是他的家乡或对国家有特殊意义的地区,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4. **尾联**:“年年宿卫天颜近, 曾把功勋奏建章”,总结了主人公作为天子近卫的荣耀经历和对国家的贡献。"年年宿卫天颜近"说明他年复一年地守护着皇帝,位置尊贵且亲近。"曾把功勋奏建章"则表明他过去曾因为功勋卓著而向朝廷献上功绩,得到了应有的承认和赏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这位将领对国家的忠诚、对功勋的自豪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同时,也通过历史耻辱和对河湟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荣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