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ān yāng
鸳鸯
shuāng bái shān cūn yuè luò shí yī shēng jī hòu yòu dēng qí |
霜白山村月落时 一声鸡后又登岐 |
jū rén yóu zì yǎn guān zài xíng kè yǐ chóu qū mǎ chí |
居人犹自掩关在 行客已愁驱马迟 |
shēn shì bù kān kōng gǎn jī bìn máo kàn zhe yù diāo shuāi |
身事不堪空感激 鬓毛看着欲凋衰 |
qīng píng wěi xiá xiū xiāo hǒu wèi yǒu ēn chóu nǐ bào shuí |
青萍委匣休哮吼 未有恩仇拟报谁 |
《鸳鸯》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鸳鸯》由唐代诗人罗邺创作,通过一系列景象和情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沉思考和复杂情感。以下是逐段解释:
1.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着欲凋衰,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描述了一幅清晨山村的宁静画面,月亮落下,鸡鸣之后,山村里的人们开始新的一天。诗人以“登岐”隐喻人生之路的开始,预示着新的旅程。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居住在山村的人们还在关闭门户准备一天的劳作,而那些远行的旅人已经开始忧愁于旅途的漫长和困难。这里表达了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不同的体验和情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着欲凋衰**:诗人感叹于自己经历的事情多而复杂,感到无所适从,内心的感激之情似乎也变得空洞无力。同时,岁月的流逝,使得他的鬓发开始显得灰白,表现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这里的“青萍委匣”比喻人生的命运像一把藏在匣中的宝剑,不再拥有曾经的锋芒和力量。在诗人的世界里,他感到对于恩怨情仇,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方式来报答或解脱,隐含着对于现实世界中复杂情感关系和命运安排的无奈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山村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慨、困惑以及对于命运和情感的无奈思考。诗人以“鸳鸯”作为标题,可能隐含了对两性情感关系、人生伴侣或是自身境遇的比喻,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意。
《鸳鸯》古诗词赏析:
罗邺的《鸳鸯》实际上是一首诗题为《鸳鸯》的五言律诗,但实际上诗中并未直接描述鸳鸯这一形象,而是通过抒情和描写作者个人的境遇和情感来表达一种复杂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描绘了一幅清冷、宁静的乡村夜晚景象。霜白的天色、落下的月光、黎明前的第一声鸡鸣,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孤寂的氛围,预示着新的开始,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颔联“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对比地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居住在村庄中的人可能还在沉睡,而旅行的行人在为赶路而忧愁。这一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或许也暗示了他内心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欲望之间的冲突。
颈联“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着欲凋衰”,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这里的“身事”可以理解为个人命运或生活经历,而“空感激”则意味着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失望。面对岁月的流逝,诗人感到了自身的无力和衰老的临近,这种无奈和绝望的情绪在“凋衰”的形象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尾联“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借用“青萍委匣”的典故,意味着英雄无用武之地,或是心中的抱负与理想的失落。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在“恩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面对。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困扰,也可能隐喻了对社会不公的无力反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绘和深刻的内心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寻求自我价值和理想实现的旅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诗中的情感表达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