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dù juān
闻杜鹃
yī dào chán yuán jiàn nuǎn shā nián nián chóu chàng shì chūn guò |
一道潺湲溅暖莎 年年惆怅是春过 |
mò yán xíng lù tīng rú cǐ liú rù shēn gōng chàng gèng duō |
莫言行路听如此 流入深宫怅更多 |
qiáo pàn yuè lái qīng jiàn dǐ liǔ biān fēng jǐn lǜ shēng bō |
桥畔月来清见底 柳边风紧绿生波 |
zòng rán mǎn yǎn tiān guī sī wèi bǎ yú gān nài ěr hé |
纵然满眼添归思 未把渔竿奈尔何 |
《闻杜鹃》古诗词释义:
### 闻杜鹃·罗邺
#### 释义
这首《闻杜鹃》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四句,描绘了作者在春天听到杜鹃啼鸣时的心情与感受,融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于一体,充满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具体分析
1. **一道潺湲溅暖莎**:开篇描绘了一幅春水潺潺、草木生长的画面。潺湲,形容水缓缓流动的样子;暖莎,温暖的草地。这一句营造了春日温暖、生机勃勃的氛围,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2. **年年惆怅是春过**:紧随其后的一句表达了作者年复一年在春天到来时的忧伤之情。春过,指春天的流逝。这句话点明了主题,引出了对时光飞逝、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转瞬即逝的惋惜。
3. **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怅更多**:此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不仅感叹于自然界的季节更迭,也加入了个人际遇的感慨。莫言,不言之意,这里可能暗示着有难以言说的忧伤;行路,即人生的旅途;深宫,既可能指皇宫,也可能指心灵深处的情感困厄。整体表达了在外界自然与内心的交织下,更深层次的孤独与悲伤。
4. **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清冷而静谧的春夜景致。桥畔的月色明亮而清澈,柳树在清风中轻轻摇曳,波光粼粼。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之美,也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感慨。月色的“清见底”与柳边风的“紧绿生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5. **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归乡之情的深切渴望。纵然眼前的一切都勾起了思乡之情,但最终却无奈地发现,这种情感与现实的生活状态格格不入,无法改变。渔竿在此可能象征着归隐的生活方式,暗示了作者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力与无奈。
###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哀愁,深入探讨了时光流逝、自然与人生、思乡与归隐等多重主题。罗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在自然景色中寻觅情感寄托与人生哲思的艺术追求,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体悟与理解。
《闻杜鹃》古诗词赏析:
《闻杜鹃》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杜鹃鸟啼声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与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一道潺湲溅暖莎”描绘了春水潺潺、暖阳照耀下草地上的清景,为全诗奠定了柔和而略带忧郁的基调。杜鹃鸟的啼声在这宁静的春日背景中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第二句**“年年惆怅是春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伤。杜鹃鸟的啼鸣在诗人心中引发了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深切哀愁。
**三、四句**“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怅更多”,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类的道路,无论是外界的旅途还是内心的旅程,都伴随着无尽的忧伤和遗憾。这里的“深宫”可能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封闭、压抑和束缚,或是诗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表达了对束缚与遗憾的深切同情。
**五、六句**“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悲凉的画面。月光下的桥梁、风中摇曳的柳树,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哀愁的氛围。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暗含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最后两句**“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表达了诗人即使心中充满对归家的渴望,也难以改变现实困境的情感。渔竿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追求、奋斗与改变的工具,但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的无奈,诗人的情绪显得格外沉重。
整首诗通过杜鹃鸟的啼声作为主线,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景,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光、追求与束缚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感悟和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