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èn zhí chán yú liú bié què xià zhī jǐ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

作者:罗邺 
huā shí yī xiǔ bì shān qián     míng yuè dōng fēng jiào dù juān
花时一宿碧山前   明月东风叫杜鹃
gū guǎn jué lái tīng yè bàn     léi tóng xiāng duì yì wú mián
孤馆觉来听夜半   羸僮相对亦无眠
rǔ shēn āi yuàn yóu rú cǐ     wǒ lèi zòng héng qǐ ǒu rán
汝身哀怨犹如此   我泪纵横岂偶然
zhēng de cāng cāng zhī yǒu hèn     rǔ shēn chéng hè wǒ chéng xiān
争得苍苍知有恨   汝身成鹤我成仙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罗邺的《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诗人表达了他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于未来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段的解释:

第一句:“花时一宿碧山前,明月东风叫杜鹃”:
- “花时”指花开的季节,诗人似乎在某个春天的夜晚,与朋友在碧绿的山前相聚。
- “一宿”意味着他们在山前度过了一个晚上。
- “明月东风叫杜鹃”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月亮明亮,微风吹拂,杜鹃的啼叫在风中回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一丝悲凉的氛围。

第二句:“孤馆觉来听夜半,羸僮相对亦无眠”:
- “孤馆”指的是简陋的旅店,意味着他们可能是在旅行中。
- “觉来”意味着从梦中醒来,深夜的孤独感和离别的情绪让诗人难以入睡。
- “羸僮”是指体弱的仆人,与诗人相对,两人也无法入眠,表现出对即将分别的不舍。

第三句:“汝身哀怨犹如此,我泪纵横岂偶然”:
- “汝身哀怨”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所经历的不幸或悲痛,这里的“汝”是代词,指代朋友。
- “我泪纵横”描述了诗人自己在离别前的泪流满面,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岂偶然”提出这个问题,暗示这些情感和分离的痛苦并非偶然,而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第四句:“争得苍苍知有恨,汝身成鹤我成仙”:
- “苍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宇宙或自然,诗人问宇宙或自然是否能理解他们之间的恨和痛苦。
- “汝身成鹤我成仙”是诗人的一种设想或愿望,表达希望在某种超越现实的领域,他们的情感能够得到理解和解脱。这既是对朋友的安慰,也可能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情感的层层推进,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某种期盼。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古诗词赏析: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抒情离别诗。通过这首诗,罗邺表达了与知己离别的哀伤与对未来的迷茫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情感层次

1. **首句**:“花时一宿碧山前, 明月东风叫杜鹃。” 开篇即描绘了离别场景,花季的美丽与自然的宁静,与杜鹃鸟的哀鸣形成对比,预示了离别的伤感。

2. **中间两句**:“孤馆觉来听夜半, 羸僮相对亦无眠。”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旅馆中听到杜鹃啼鸣的深夜,表达了孤独与哀愁。与他相对的瘦弱僮仆同样无法入睡,暗示了共同的情感共鸣与悲苦。

3. **下半段**:“汝身哀怨犹如此, 我泪纵横岂偶然。” 这两句转而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对朋友的哀怨表示理解和同情。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朋友的痛苦而流下的泪水,强调了离别的沉重与内心的波动。

4. **最后两句**:“争得苍苍知有恨, 汝身成鹤我成仙。” 这里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人问苍天是否知晓离别的怨恨,是否能预知彼此的命运。最后,以“汝身成鹤我成仙”作结,既是对未来想象的一种浪漫表达,也是对与朋友离别后个人命运的迷茫与渴望超脱的体现。

### 总体特点与主题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与知己别离时的哀伤、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离别之痛的深度和广度。诗人不仅描绘了眼前的具体场景,还深入到了情感的底层,通过对话、自问自答的方式,展现了对友情、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关怀。

罗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