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ò dì shū huái jì yǒu rén
落第书怀寄友人
zhí tiǎn piān piān zhú jiàn yá jí suí zhēng qí rù hú shā |
职忝翩翩逐建牙 笈随征骑入胡沙 |
dìng jiāng qiān lǐ shū píng yàn yīng kàn sān chūn xuě dāng huā |
定将千里书凭雁 应看三春雪当花 |
nián zhǎng yǒu xīn zhōng bào guó shí qīng dào chù biàn yíng jiā |
年长有心终报国 时清到处便营家 |
féng qiū bù nǐ tóng zhāng hàn wèi yì lú yú què tàn jiē |
逢秋不拟同张翰 为忆鲈鱼却叹嗟 |
《落第书怀寄友人》古诗词释义:
### 诗词解释
《落第书怀寄友人》是唐代诗人罗邺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
“职忝翩翩逐建牙”意味着作者尽管地位卑微,但依然像随风起舞的翩翩之士,追随高官大员,以建牙为职责。这里“建牙”是古代军队用来传递命令、象征地位和权威的旗帜或号角。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职位和任务的敬畏与追求。
“笈随征骑入胡沙”指的是作者的书箱或行李随着远征的战马进入胡地的荒漠。这里“笈”指书籍或行囊,用以表达作者随身携带的知识与追求。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其远行的艰辛与勇气,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与求知的决心。
**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
“定将千里书凭雁”意指作者计划通过雁群传递千里之外的书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雁常常象征着传递信息的使者,也寓意着忠贞与友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希望将自己的心情通过信件传达出去的愿望。
“应看三春雪当花”则是说在春天,即便雪花飘落,也应当看作是花的另一种形式。这里用雪花比喻春花,暗示在艰难的环境中,仍能发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乐观的态度。
**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
“年长有心终报国”意味着虽然年岁已长,但仍抱有报效国家的决心。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即使在年老时也不放弃对国家的奉献。
“时清到处便营家”则是在和平时期,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安定的向往,以及在国家安定的情况下,人们应该享受和平生活、建立幸福家庭的理念。
**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逢秋不拟同张翰”提到的是不打算像张翰那样在秋天时因思乡之情而归隐。张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官员,因秋风起而想起家乡的鲈鱼,于是辞职返乡。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作者虽然有思乡之情,但不打算像张翰那样立即归隐,而是可能有其他原因或考虑。
“为忆鲈鱼却叹嗟”则是说因为想念家乡的鲈鱼而感到遗憾。这句话通过具体的美食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远行经历的回顾、对国家的忠诚、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落第书怀寄友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落第书怀寄友人》以诗人罗邺的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其在科举落第之后的心境、志向和对友人的深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
“职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科举落第感到惭愧和谦逊,暗示其并未因失败而丧失志气。“翩翩逐建牙”描绘出诗人追求功名的积极态度,尽管最终未能如愿。“笈随征骑入胡沙”则说明诗人尽管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但内心并未停下追求知识与探索的脚步,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 颔联:“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
“定将千里书凭雁”意指诗人虽身在异地,但心中仍怀有对友人的牵挂,希望借助大雁传递书信,表达思念之情。“应看三春雪当花”则通过比喻,表达诗人对朋友的理解与期待,即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应乐观面对,因为困难之后总有希望与美好。
### 颈联:“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
“年长有心终报国”表明诗人虽在科举中落第,但心中仍有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即便是在年长之时,亦不会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时清到处便营家”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建立家业、安定生活的可能性。
### 尾联:“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逢秋不拟同张翰”源自“秋风起兮木叶飞,张翰思吴下莼鲈”,意为诗人不愿像张翰那样因为思念家乡美食而归隐。此处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虽有归隐之意,但更渴望报效国家的情感。“为忆鲈鱼却叹嗟”则以鲈鱼作为象征,暗喻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情思念,以及因科举落第而产生的遗憾和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落第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志向、国家责任和对友人的深情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其虽遭遇挫折但仍坚守信念、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