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ān chūn xī lǚ huái
长安春夕旅怀
cán xīng cán yuè yī shēng zhōng gǔ jì yán wēi shuǎng qì nóng |
残星残月一声钟 谷际岩隈爽气浓 |
bù xiàng bì tái jīng zuì mèng dàn lái qīng jìng cù chóu róng |
不向碧台惊醉梦 但来清镜促愁容 |
fán jīn lù jié huáng lóng jú dú cuì yān níng yuǎn jiàn sōng |
繁金露洁黄笼菊 独翠烟凝远涧松 |
xián bù yōu lín yǔ tái jìng jiàn yí qī niǎo jí míng qióng |
闲步幽林与苔径 渐移栖鸟及鸣蛩 |
《长安春夕旅怀》古诗词释义:
标题:长安春夕旅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夜晚的长安景象,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怀乡之情。
### 第一联:
**残星残月一声钟, 谷际岩隈爽气浓,**
此联开篇即用“残星残月”描绘出夜空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更迭和环境的寂静。一声钟响,打破了夜的寂静,带出了一种空旷和孤独的氛围。紧随其后,“谷际岩隈爽气浓”进一步渲染了春天清晨的清新气息,仿佛山谷和岩石缝隙间凝聚着浓厚的清新之气,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 第二联:
**不向碧台惊醉梦, 但来清镜促愁容,**
此联由自然之景转为内心的自我对话。诗人在碧台上没有被清晨的景象惊醒梦境,或许在心中有着自己想要追寻的梦,这个梦或许与长安、与故土相关。然而,清镜却促发了愁容,暗示着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忧愁和思念。清镜在这里象征着现实,它无情地映照出诗人的愁绪,提醒他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差异。
### 第三联:
**繁金露洁黄笼菊, 独翠烟凝远涧松,**
这一联通过“繁金露洁黄笼菊”与“独翠烟凝远涧松”这两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孤独。金黄色的菊花在露水的滋润下更加鲜艳,而远处的松树在烟雾的缭绕中呈现出一抹翠绿。这两幅画面分别代表了春天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外在世界的欣赏,也伴随着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 第四联:
**闲步幽林与苔径, 渐移栖鸟及鸣蛩,**
此联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幽静的林间小径,听着鸟鸣与虫声,展现了一种闲适与自然融合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渐变——由闲适转入对时间和变化的敏感,栖息的鸟儿与鸣叫的虫子,也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引发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春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思念、感慨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多层次的情感世界。
《长安春夕旅怀》古诗词赏析:
罗邺的《长安春夕旅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春夜的一片幽静和诗人深藏内心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句:“残星残月一声钟,谷际岩隈爽气浓”
诗以“残星残月一声钟”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星辰与月亮的残缺暗示着夜晚的即将结束,而“一声钟”则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声响,仿佛是时间的钟声,提醒着夜的尽头。接下来的“谷际岩隈爽气浓”描述了山谷和岩石间空气的清新,爽气在这里象征着清新、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意味,为整首诗营造了静谧的背景。
### 中间两联:“不向碧台惊醉梦,但来清镜促愁容,繁金露洁黄笼菊,独翠烟凝远涧松”
这两联分别描绘了两个不同的景象,但都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融。首句“不向碧台惊醉梦”以碧台暗指美好的梦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同时暗示了梦境的破碎与现实的无奈。随后的“但来清镜促愁容”则以清镜比喻内心的平静与清晰,通过“愁容”的出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复杂情感。
### 后两联:“繁金露洁黄笼菊,独翠烟凝远涧松,闲步幽林与苔径,渐移栖鸟及鸣蛩”
这两联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静谧之美。首句“繁金露洁黄笼菊”以黄菊的繁盛与露珠的晶莹,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接着“独翠烟凝远涧松”描绘了远处山涧松树的翠绿与雾气的凝聚,这既是一种自然界的壮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超脱。最后“闲步幽林与苔径,渐移栖鸟及鸣蛩”则以诗人的步履和鸟鸣,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感悟。
### 总结
《长安春夕旅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内心忧愁的抒发,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