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shàng chūn wàng
溪上春望
mǎn xiù guī lái tiān guì xiāng zǐ ní zhòng jiàng jiù shū táng |
满袖归来天桂香 紫泥重降旧书堂 |
zì lián wěi dài tóng cháo xǔ bù jià pú lún zuǒ yǔ tāng |
自怜苇带同巢许 不驾蒲轮佐禹汤 |
guài shí jǐn hán qiān gǔ xiù qí huā duō tǔ sì shí fāng |
怪石尽含千古秀 奇花多吐四时芳 |
hé rén gèng kěn zhuī gāo zhú wéi yǒu qiáo tóng xì xiǎn chuáng |
何人更肯追高躅 唯有樵童戏藓床 |
《溪上春望》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是《溪上春望》,作者是唐代诗人罗邺。以下是逐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满袖归来天桂香":诗人归家之时,袖中满载着来自天桂(桂花)的香气。这里的桂花象征着诗人的归心和满载的收获。
2."紫泥重降旧书堂":诗人在过去的书斋中再次见到紫泥,这是对旧日学习和思考的场所的回忆。紫泥可能是用来盖印章的材料,这里用它来指代诗人的工作和学术生涯。
3."自怜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诗人自怜如同苇带,表示自己的谦逊和低调,不愿与巢父(传说中以苇为带的人,代表隐逸生活的人)和许由(传说中拒绝做官的人)并列。诗人也不愿像蒲轮(传说中大禹和汤王出行时用的车)一样辅助君主治理天下,表示对权力和世事的淡泊。
4."怪石尽含千古秀,奇花多吐四时芳":诗人描述溪边怪石的美与自然奇花的四季芬芳。怪石象征着自然的壮美,而奇花象征着四季更迭的生机与美丽。此处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循环的感慨。
5."何人更肯追高躅,唯有樵童戏藓床":诗人提问,有谁还会追随前人(高躅,指先贤、杰出人物)的脚步?只有溪边的樵童在玩耍于布满青苔的床榻(这里可能是比喻着某种简陋、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上,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对世事的超脱。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追寻高远理想的同时,也感受到世人的冷漠和自己的孤独。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权力和世事的淡泊、对前人理想与追求的向往以及自己在追求中感到的孤独和超脱。
《溪上春望》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溪上春望》由唐代诗人罗邺创作,描绘了一幅富有深意的春日溪边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超然精神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开头两句**:“满袖归来天桂香, 紫泥重降旧书堂, 自怜苇带同巢许, 不驾蒲轮佐禹汤”。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归隐的氛围。诗人以“天桂香”和“紫泥”为引子,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尊贵的地位。通过“归来”和“旧书堂”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知识的珍视。特别是“自怜苇带同巢许”一句,通过典故“巢许”,即巢父和许由,这两个古代著名的隐士,来表达诗人对于隐逸生活和高洁人格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权力和荣誉的淡然态度。
2. **中间四句**:“怪石尽含千古秀, 奇花多吐四时芳”。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怪石与奇花的并置,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多样性,也寓意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怪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不变的自然之美,而奇花则代表了生命不息的活力和四季更替的循环,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生命永恒的思考。
3. **最后两句**:“何人更肯追高躅, 唯有樵童戏藓床”。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能追随高士足迹、保持精神高洁之人的期待。通过“樵童戏藓床”这一画面,既呈现了日常生活的简单与自然,也隐含着对于普通人也能通过简单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高尚品格的期许。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社会普遍追求功名利禄现象的反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溪边的自然景象和隐士的生活,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自然美和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景象与情感交织,既展示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也蕴含了对于精神生活和人格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