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líng xiāo tái
登凌歊台
wàn làng qiān yán shǒu wèi huí wú liáo xiāng yǐ shàng gāo tái |
万浪千岩首未回 无憀相倚上高台 |
jiā shān rú huà bù guī qù kè shě shì chóu shuí qiǎn lái |
家山如画不归去 客舍似仇谁遣来 |
hóng lèi bà kuī lián xiǎo zhú bì bō xiū yǐn xiàng chūn bēi |
红泪罢窥连晓烛 碧波休引向春杯 |
hòu shí ruò yǒu qīng yún wàng hé shì piān jiào yǔ yì cuī |
后时若有青云望 何事偏教羽翼摧 |
《登凌歊台》古诗词释义:
罗邺的《登凌歊台》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的旅人在凌歊台上所感受到的复杂情感与内心独白。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万浪千岩首未回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凌歊台上,眺望远方,只见万道波浪与千重山岩相连,但心中仍然无法平静,似乎还回不去心中的某个地方。这句话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某种留恋和思念。
### 无憀相倚上高台
“无憀”即“无聊”,“相倚”意为依傍。作者在感到无聊时,选择登上了凌歊台。这反映出他可能在寻找一种寄托或逃避现实的途径,通过登高望远来暂时摆脱内心的困扰。
### 家山如画不归去, 客舍似仇谁遣来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作者似乎在怀念自己的家乡和山川,它们在他心中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却难以归去。同时,他把“客舍”(可能是指在外的居所)比喻为仇人,表达了对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生活的厌倦和不满。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家园的深深思念与对外在生活的无奈与厌恶。
### 红泪罢窥连晓烛, 碧波休引向春杯
“红泪”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眼泪,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孤独。他想停止对着蜡烛凝视,仿佛在放弃对过去的回忆与痛苦。同时,“碧波”可能指代内心的平静,或眼前的水景,而“春杯”则象征着欢乐和解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试图从情感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结束无尽的悲伤与思虑。
### 后时若有青云望, 何事偏教羽翼摧
在这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状的不满。如果将来有朝一日,能够达成心中的理想和愿望,为何自己现在的努力与梦想反而遭受挫折和打击?这句话蕴含了对命运不公的质疑,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希望与对当下困境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在异乡生活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状的不满。诗中情感复杂,充满了对生命、自然、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登凌歊台》古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登凌歊台》的诗,由唐代诗人罗邺所作,通过对凌歊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复杂情感与人生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万浪千岩首未回,无憀相倚上高台”**:这两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借助万水千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无尽的孤独和无聊中,选择登高台以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这里的“万浪千岩”象征着广袤无垠的自然世界,而“首未回”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徘徊和犹豫。
2. **颔联“家山如画不归去,客舍似仇谁遣来”**: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无法回归的无奈。家山的美景仿佛画卷,却无法让人真正回去享受,反而客舍成了让人感到厌恶的地方,这反映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与无助。
3. **颈联“红泪罢窥连晓烛,碧波休引向春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似乎在告别过去,不再留恋那些充满忧伤和哀愁的夜晚,以及那些能引发伤感的春日美酒。这里的“红泪”和“春杯”都代表了诗人过往的哀伤和消沉,通过放弃这些象征物,诗人表现出了一种想要摆脱过去、重获新生的决心。
4. **尾联“后时若有青云望,何事偏教羽翼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忧虑。诗人在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青云望”),但为何偏偏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命运却将他的翅膀折断(“何事偏教羽翼摧”)。这句话暗含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对时机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现实困境的矛盾心情。
综上所述,罗邺的《登凌歊台》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巧妙地交织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