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íng èr shǒu

萤二首

作者:罗邺 
mù tiān xīn yàn qǐ tīng zhōu     hóng liǎo huā kāi shuǐ guó chóu
暮天新雁起汀洲   红蓼花开水国愁
xiǎng dé gù yuán jīn yè yuè     jǐ rén xiāng yì zài jiāng lóu
想得故园今夜月   几人相忆在江楼
zǎo bèi hú shuāng guò shù lóu     yòu suí hán rì xià tīng zhōu
早背胡霜过戍楼   又随寒日下汀洲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duō lí bié     rěn bào nián nián liǎng dì chóu
江南江北多离别   忍报年年两地愁

《萤二首》古诗词释义:

诗词《萤二首》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代表作,分为两首,分别描绘了秋日之景和对离别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这两首诗的意思:

### 第一首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 **暮天新雁起汀洲**:傍晚时分,新雁从水边的洲地上飞起,给人一种秋意渐浓的感觉。
- **红蓼花开水国愁**:红蓼花在水中绽放,映着波光,景象美丽却蕴含着离愁别绪。
- **想得故园今夜月**:想象着故乡今夜的月亮,满载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几人相忆在江楼,**:有几人在江边的楼台之上,对着这一轮明月,相互思念。

### 第二首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洲,**
- **早背胡霜过戍楼**:清晨,霜气覆盖着边关的守楼,诗人穿越霜气,象征着离别或战争的氛围。
- **又随寒日下汀洲,**:接着,伴随着寒冷的太阳落下,诗人又来到了水边的洲地上,可能隐喻着对孤独或离愁的深刻体验。

**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
- **江南江北多离别**:无论在江南还是江北,离别都是频繁发生的,展现出诗人对普遍离别现象的感慨。
- **忍报年年两地愁**:难以忍受每年两地都饱受相思之苦,表达了对长久离别与相思的无奈与痛苦。

整部《萤二首》通过对秋景和离别情景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与对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诗中的景象不仅美丽,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与深刻思考。

《萤二首》古诗词赏析:

《萤二首》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罗邺创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离别、漂泊生活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第一首

首句“暮天新雁起汀洲”,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新雁在水边沙滩上起飞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美的氛围。接着“红蓼花开水国愁”,红蓼花的开放与水国(泛指水乡)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离愁别绪。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月夜景色的深深怀念,以及在远方孤独的夜晚,有多少人与他一样,相思成疾,凝望江楼。这里的“几人”不仅是指诗人自己,也包含了所有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了共通的人类情感层面。

### 第二首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洲”,首句中“早背胡霜”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土,穿越寒霜的艰苦旅途,暗示了战乱或边疆的背景。随后“又随寒日下汀洲”,寒日的出现强化了环境的冷酷,同时也反映了时光的流逝和漂泊的艰辛。这两句通过时空的变换,展现了诗人流浪生活的真实写照。

“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最后两句将主题推向高潮,江南江北,代表了广阔的空间,而“多离别”则点明了漂泊生活的普遍特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离别和相思之愁的共鸣,以及对于无法控制的命运的无奈和悲哀。特别是“忍报”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坚韧,即使面对重重困难和孤独,也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情感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离别、漂泊生活的深刻感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思考。

罗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