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zi guī
闻子规
hé huáng hé jì jué fēng yān miǎn shǐ zhēng rén gèng shù biān |
河湟何计绝烽烟 免使征人更戍边 |
jǐn fàng nóng sāng wú yī shì qiǎn jiào zhī yǒu tài píng nián |
尽放农桑无一事 遣教知有太平年 |
《闻子规》古诗词释义:
《闻子规》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逐段解释该诗词的意思:
1. **河湟何计绝烽烟** -"河湟"指的是古代的地区,这里泛指边疆地区。"烽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信号,诗中使用"烽烟"象征战争与纷争。整句表达的是对边疆地区战争不断、烽烟四起的担忧,暗示了和平的渴望。
2. **免使征人更戍边** -"征人"指的是在外征战的士兵,"更戍边"则是指士兵们频繁地调往边疆驻守。整句表达的是希望不再让士兵们频繁地驻守边疆,避免他们承受战争的苦难。
3. **尽放农桑无一事** -"农桑"指的是农业和蚕桑业,是古代主要的经济活动。"无一事"意味着没有战争或其它灾难干扰,让农民和手工业者能够安心耕作和养蚕,过上平静的生活。
4. **遣教知有太平年** -"遣教"在这里是指传达或让信息传播开去。"太平年"指的是社会安定、无战乱的时期。整句表达的是希望能让人们知道,在没有战争和纷争的日子里,社会能够达到一种和平与安宁的状态。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和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切向往,以及对于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的深切同情。
《闻子规》古诗词赏析:
罗邺的《闻子规》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诗中的四个句子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每一句都在强调和深化主题。
首句“河湟何计绝烽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问题,表达了对战争和烽火的不满。河湟,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区域,这里的“烽烟”象征着战争的频发和连绵不断的军事冲突。诗人用“何计”表达了对如何终结战争的思考和困惑,暗示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第二句“免使征人更戍边”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在这里,“征人”特指守边的士兵或从军的人员,他们远离家乡,常年在边疆戍守,饱受战乱之苦。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希望战争能够停止,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士兵能够免于再前往边疆,回到和平的生活中。
第三句“尽放农桑无一事”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这里“农桑”指的是农业生产和渔业,是维持社会稳定和民众生活的重要基础。诗人设想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专心从事农桑生产,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任何战争的干扰和威胁,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繁荣。
最后一句“遣教知有太平年”是对前文的总结和期望。诗人期待通过消除战争,让所有人都知道和享受到和平的年岁。这里“遣教”含有教育和宣传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社会的愿景,并希望通过普及和平的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和平的价值,共同维护和促进和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子规鸟的鸣叫为背景,借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宁的深切期盼。通过诗人的想象和描绘,展示了和平对人们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