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wàng xiān

望仙

作者:罗邺 
shǔ pò qiān nián shàng yuàn shuí     shēng shēng tí xuè xiàng huā zhī
蜀魄千年尚怨谁   声声啼血向花枝
mǎn shān míng yuè dōng fēng yè     zhèng shì chóu rén bú mèi shí
满山明月东风夜   正是愁人不寐时

《望仙》古诗词释义:

《望仙》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诗。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

- **蜀魄千年尚怨谁**: 这句话借用古代传说,蜀地有一种鸟,名为蜀魂(或蜀魄),相传它死后化为魂魄,千年不散,时常在春天哀鸣,这句诗表达的是这种鸟千年未息的怨恨之情,对“谁”表示对所怨之人或之事的疑惑。

- **声声啼血向花枝**: 描述蜀魂的叫声,每次叫声都充满了悲伤与痛苦,鲜血与声音一起洒向花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蜀魂哀鸣的凄美画面,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 **满山明月东风夜, 正是愁人不寐时**: 这句话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描述了在一个月光如水、东风轻拂的夜晚,满山的景色与月色相映成趣。同时,这里提到的“正是愁人不寐时”,意指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宁静的夜晚,那些内心充满愁绪的人无法入眠,可能是被如此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鸟鸣声所触动,引发了自己的忧愁与思绪。整句话营造了一种悲凉而哀愁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而短暂生命的感慨。

综上所述,《望仙》这首诗通过蜀魂的哀鸣和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与情感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和生命的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某些情感难以释怀的愁绪。

《望仙》古诗词赏析:

罗邺的《望仙》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凄美又带有一丝希望的意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析

标题“望仙”既点明了诗的主题——对仙人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引人遐想。诗中通过描述蜀地精灵(蜀魄)的哀怨之声,将人间的愁苦与仙界的超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 内容解析

1. **开头两句:哀怨之音与花枝之映**
“蜀魄千年尚怨谁, 声声啼血向花枝。” 这两句描绘了蜀地精灵(蜀魄)千年来的哀怨,它们的啼鸣之声穿透岁月的尘埃,带着深深的愁苦,直接向花枝倾诉。这里不仅展现了蜀地的自然美景,花枝的生机与灵动,也暗喻了自然界的永恒与生命的循环,与精灵的哀怨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深邃意味。

2. **中间两句:明月东风与愁人之梦**
“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 这两句将画面拉回到一个充满神秘与宁静的夜晚,满山覆盖着清冷的月光,和煦的东风轻轻吹拂。这样的环境氛围,与“正是愁人不寐时”形成强烈对比,暗示着在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象中,仍然有人因为内心的愁绪而无法入眠。这里运用了典型的“以景衬情”的手法,用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出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引人深思。

###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蜀魄的哀怨与花枝的生机,明月东风的静谧与愁人的失眠,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凄美又充满哲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人生愁苦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引人深思,富有哲理意味。

罗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