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zhōng nán shān sēng táng
题终南山僧堂
àn luò cán hóng jǐn zhì fēi dù jiāng chuán shàng xī yáng wēi |
岸落残红锦雉飞 渡江船上夕阳微 |
yī zhī yóu fù píng shēng yì guī qù hé zēng shèng bù guī |
一枝犹负平生意 归去何曾胜不归 |
《题终南山僧堂》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罗邺,标题为《题终南山僧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岸落残红锦雉飞,渡江船上夕阳微,**
第一句“岸落残红锦雉飞”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自然景色。残红指的是夕阳余晖映照下,岸边落日的余晖,形成一片金红色的景象;锦雉,是形容羽毛斑斓的野鸡,飞在这样的美景中,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受。
第二句“渡江船上夕阳微”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景象。在夕阳微弱的光线下,一艘船缓缓渡过江面。这里的“夕阳微”描绘出夕阳即将消逝的柔和光景,与上一句的动态美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和谐画面。
**一枝犹负平生意,归去何曾胜不归**
接下来两句,诗人转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第一句“一枝犹负平生意”中,“一枝”可能是诗人自己隐喻,指的是他的理想、抱负或未完成的事业。这里的“负”字表达了未实现目标的遗憾或责任感。诗人用“一枝”作为代称,形象地表达了对未完成目标的留恋与反思。
最后一句“归去何曾胜不归”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这里“归去”可能指的是僧人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而“不归”则暗指诗人的仕途或世俗生活。诗人的意思是说,无论选择隐居还是回归世俗,都不可避免地会有遗憾和缺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选择的深思,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题终南山僧堂》古诗词赏析:
《题终南山僧堂》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诗,通过对终南山僧堂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岸落残红锦雉飞”**,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山林景色,岸上的残红(落日余晖下的树叶或花朵)与空中飞翔的锦雉(色彩艳丽的雉鸡)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生机的氛围。这里,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生命的跃动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诗情画意的背景。
2. **次句“渡江船上夕阳微”**,视角转换,描绘了一只船只在江面上航行,夕阳的余晖渐弱,给江面和船只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这一句延续了上一句的宁静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渐变。
3. **三句“一枝犹负平生意”**,诗人将目光投向僧堂内的景象,暗示僧堂内有一枝花(或植物)依然生机勃勃,即使在僧堂这样的清静之地,也有生命在继续成长和绽放。这一句借物寓意,暗含了对生命力和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持续成长与追求的哲学思考。
4. **末句“归去何曾胜不归”**,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在这里,“归去”与“不归”并置,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态度的探讨。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选择回归还是选择不回归,都难以断定哪一种选择更好。这句话蕴含了对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思,既体现了对人生选择的不确定性,也反映了对内心平静与生活智慧的追求。
综上所述,《题终南山僧堂》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哲思的融入,展现了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