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n bié
叹别
mèng duàn nán chuāng tí xiǎo wū xīn shuāng zuó yè xià tíng wú |
梦断南窗啼晓乌 新霜昨夜下庭梧 |
bù zhī lián wài rú guī yuè hái zhào biān chéng dào xiǎo wú |
不知帘外如珪月 还照边城到晓无 |
《叹别》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叹别》,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作品。下面是逐段解释诗意:
1. **梦断南窗啼晓乌**: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早晨的景象,诗人似乎从南窗的梦境中醒来,听到窗外乌鸦的啼叫声。这乌鸦的啼鸣,可能象征着离别的哀愁或对远方的思念。诗人以“梦断”和“啼晓乌”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晨别离的氛围,暗示了即将与某人或某地别离的情感。
2. **新霜昨夜下庭梧**: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昨夜降下的新霜覆盖在庭院的梧桐树上的情景。这里的“新霜”与“庭梧”相结合,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暗含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预示着离别或告别的主题。
3. **不知帘外如珪月**:这句诗则将视线从庭院扩展到远处,诗人不知道窗外悬挂的月亮是否像玉珪一样美丽。在这里,“珪”是一种玉器,常用来形容高洁、珍贵的事物。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想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离人或远方亲人的思念。
4. **还照边城到晓无**:最后一句诗,诗人问:这如同玉珪的月光,是否还会照耀到那遥远的边城直到天明?边城通常指边境的城镇,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思念之地或与某人分别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离别后可能相遇机会的担忧和期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可能相聚的憧憬和担忧,情感深沉而哀婉。
《叹别》古诗词赏析:
《叹别》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罗邺所作,透过一个充满哀愁的视角,描绘了离别之痛与相思之情。让我们一起深入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一句:“梦断南窗啼晓乌”**,以“梦断”开篇,暗示主人公夜晚曾陷入一个回忆或想象中的梦境。然而,“啼晓乌”——清晨的乌鸦叫声,惊醒了这份梦境,揭示了现实的残酷。这一句以梦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从美好回忆回到残酷现实的强烈反差,奠定了全诗感伤的情感基调。
**第二句:“新霜昨夜下庭梧”**,描述了新霜降临的情景,梧桐叶上凝结的霜,既是自然界的一种变迁,也象征着离别与哀愁。通过“昨夜”与“下”等词语,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暗示着美好时光已逝,而离别即将来临。
**第三句:“不知帘外如珪月”**,将视线转向室外,用“如珪月”比喻月亮,珪是古代祭祀用的玉器,形状细长,以此来描绘月亮的皎洁和凄清。这里用月光的皎洁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还照边城到晓无”**,将主题推向高潮。边城,此处可能代表远离家乡、与亲人相隔的地方。月亮依然高悬,直到拂晓,仍未离去,它见证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尽的思念。这一句通过月亮的持续照耀,寓意着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如同月亮的光芒一般,无论昼夜,始终如一地照亮着远方。
综上所述,罗邺的《叹别》通过对梦醒、新霜、月光等意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离别之痛和无尽的相思之情。这首诗在短短的四句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哀伤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诗的美之余,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