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à zhú
蜡烛
yù bié dōng fēng shèng àn rán yì zhī chūn qù yǒu míng nián |
欲别东风剩黯然 亦知春去有明年 |
shì jiān zhēng nà rén xiān lǎo gèng duì cán huā yī zuì mián |
世间争那人先老 更对残花一醉眠 |
《蜡烛》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蜡烛》的作者是唐代的罗邺,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时光流逝、春去春回和人生老去的感慨。以下是逐句解释:
1. **欲别东风剩黯然,亦知春去有明年,世间争那人先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面对春天即将结束的黯然之情。在东风即去之时,春天会结束,但作者也知道春天的循环是自然规律,明年的春天还会到来。此处还暗含了对于生命流逝的无奈,世间的万物都在变化,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岁月的流转。
2. **更对残花一醉眠**:在这首诗的最后,作者选择与残花相伴,以酒醉度日。这不仅仅是对春花凋零的惋惜,更是一种对生命消逝的接受和释然。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刻,诗人选择用醉酒和沉睡来暂时逃避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季节变换、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面对这种自然规律时的一种无奈与接受的态度。通过蜡烛的象征,或许也是对人生短暂、价值何在的深思。
《蜡烛》古诗词赏析:
罗邺的《蜡烛》这首诗,虽然标题为“蜡烛”,但实际上并未直接描绘蜡烛的燃烧过程,而是通过借物喻人,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这首诗的深层含义与人生哲理紧密相连,通过蜡烛这一物象,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
首句“欲别东风剩黯然”,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暗示春天即将逝去。这里的“黯然”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不舍的情感,诗人似乎在说,春天即将离开,让人感到悲伤和寂寞。
第二句“亦知春去有明年”,通过这句诗,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看似乐观的期待——春天虽然逝去,但来年还会再来。这是对自然界循环往复规律的一种认知,也是对于生命轮回的一种理解。
接下来,“世间争那人先老”,这句话直接揭示了人生的主题——在时间面前,所有人都逃不过老去的命运。这里的“争”字,带有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意味,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抗拒性。诗人似乎在感慨,人们在争夺、在竞争,但最终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最后一句“更对残花一醉眠”,诗人选择在春天即将消逝时,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沉睡过去。这是一种面对生命无常的自我麻醉方式,也是一种暂时逃避现实的解脱。通过这种行为,诗人表达了对于生活的一种无奈和对未来的无力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蜡烛这一物象,象征了生命的短暂与易逝,以及人们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复杂情感。诗中蕴含了深沉的生命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生命、衰老、死亡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