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ōng rì miào zhōng shū shì chéng qī bái shàng rén

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

作者:罗邺 
sì rù qiān yán shí lù zhǎng     gū yín yī xiǔ yuǎn gōng fáng
寺入千岩石路长   孤吟一宿远公房
wò tīng bàn yè shān tán yǔ     zhuǎn jué zhōng fēng zhěn diàn liáng
卧听半夜杉坛雨   转觉中峰枕簟凉
huā jiè yǐ wú bēi xǐ niàn     chén jīn zì zú shì fēi fáng
花界已无悲喜念   尘襟自足是非妨
tā nián zòng shǐ zhòng lái cǐ     xī dé xīn yuán bìn yǐ shuāng
他年纵使重来此   息得心猿鬓已霜

《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禅修生活的感悟。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寺入千岩石路长, 孤吟一宿远公房,**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进入一座深藏在千石环绕中的寺庙,独自一人在夜晚吟咏,远离了普通僧房,暗示了诗人对清净修行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2. **卧听半夜杉坛雨, 转觉中峰枕簟凉,** - 在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倾听杉坛上的雨声,这种自然的声音使他感觉到中峰(可能是山峰的名字)的枕席间传来一阵凉意。这句诗通过自然与禅修生活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静谧环境的享受,以及在宁静中得到心灵的平静和清凉。

3. **花界已无悲喜念, 尘襟自足是非妨,** - 这句诗提到诗人认为在花界的修行中,已经没有了对悲喜的挂念,他的内心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困扰,心无杂念。"尘襟"指的是世俗之心,"是非妨"意味着是非的纷扰已经不能影响他的内心。这表明诗人通过禅修,实现了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4. **他年纵使重来此, 息得心猿鬓已霜,** - 诗句提到,即使将来再次来到这个地方,诗人的心灵已经得到了平静和安宁("息得心猿",心猿比喻难以控制的心思),只是时间的流逝会让他鬓发斑白("鬓已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成果的坚定信念,即内心的平静不受时间的限制,而身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在寺庙中度过的一晚,展现了他通过禅修实现的心灵平静与超越世俗烦恼的过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平和态度。

《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以作者罗邺在寺庙中度过的冬季夜晚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深沉、寂静、富有哲思的画面。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对修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环境描绘**:诗的开篇“寺入千岩石路长, 孤吟一宿远公房”描绘了一座深藏于山林之中、远离尘嚣的寺庙,一条蜿蜒曲折的石路通向远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静谧清幽的氛围。这种环境的描写为后续的内心思考和情感表达提供了舞台。

2. **内心独白**:“卧听半夜杉坛雨, 转觉中峰枕簟凉”,通过夜雨声与自然界的互动,使诗人的情绪与环境融为一体,夜晚的凉意不仅指体表的温度,也象征着心灵的平静与凉爽。这里使用了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在状态——与自然和谐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解放。

3. **修行与觉悟**:“花界已无悲喜念, 尘襟自足是非妨”,这两句是全诗的哲学核心。诗人在经历了自然界的洗礼后,内心似乎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超然物外的境界,不再为外在的喜怒哀乐所困扰,也不再受尘世是非的干扰。这里的“花界”象征着佛教中的无常和变化,暗示着诗人对于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4. **未来与时间**:“他年纵使重来此, 息得心猿鬓已霜”,诗人展望未来,即使再回到这座寺庙,内心的宁静和平静依旧,而自己的鬓发却已斑白。这一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永恒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心猿”(心猿意马,比喻心神不宁)与时间的流逝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冬夜在庙中所体验到的环境、情绪和内心状态,展现了其对修行、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诗歌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了对内心世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见。

罗邺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