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huái
言怀
gù lǐ huā yīng jǐn jiāng lóu mèng shàng cán |
故里花应尽 江楼梦尚残 |
bàn shēng yín yù guò yī mìng dá hé nán |
半生吟欲过 一命达何难 |
tè lì guī wú diàn xiāng sī cǎo yǒu lán |
特立珪无玷 相思草有兰 |
èr nián chūn chàng wàng bù shì zài cháng ān |
二年春怅望 不似在长安 |
《言怀》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言怀》由唐代诗人崔涂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理想追求以及情感世界的深刻感悟,以下为逐句解析:
1. **故里花应尽,江楼梦尚残**:诗人站在故土之上,回望往昔,发现家乡的花朵可能已经凋零,而自己在江边楼阁中的梦境,却依旧残存。这句话既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2. **半生吟欲过,一命达何难**:在经历了半生的漂泊与吟咏之后,诗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对追求生活的完善(“一命达”)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这反映了他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完美生活的渴望,也对生命有限性的认知。
3. **特立珪无玷,相思草有兰**:特立珪,指的是坚如玉的品质;无玷,意味着没有瑕疵。诗人在这里自喻为坚韧不屈、品行高洁之人。相思草则有比喻相思之情或对远方某人的思念,诗人用“有兰”来说明这种情感的高雅、纯洁,如同兰花一样优雅。
4. **二年春怅望,不似在长安**: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在长安的生活的怀念。二年春,指的是在某个春天里,诗人回望过去在长安的日子,感到既怅然若失,又怀念不已。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权力与文化中心,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形成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同时蕴含了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以及对现实处境的反思。
《言怀》古诗词赏析:
崔涂的《言怀》诗,不仅展现了他的个人志向与情感,同时也触及了他个人生活与社会状态的深层思考。下面,我们将从几个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 **故里与梦想**:“故里花应尽, 江楼梦尚残”这两句开头,对比了诗人与家乡的分别和他内心未尽的梦想。故里的花可能象征着家乡的美好回忆和过去,而“尽”字表达了这份美好的终将逝去。江楼的“梦尚残”则暗示了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依然清晰,这种怀念带着淡淡的哀愁。
2. **生活与理想**:“半生吟欲过, 一命达何难”这两句探讨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对理想实现的思考。半生的吟唱,意味着诗人可能在文学创作或生活探索中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而“欲过”表达了一种即将结束、完成的期待。后句“一命达何难”则可能是对人生终极目标的提出,表达了诗人对“达”(成功、实现理想)的追求,并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看待这一过程,显示出一种超然的人生观。
3. **人格与精神**:“特立珪无玷, 相思草有兰”这两句通过比喻,展现出诗人的人格特质和情感世界。特立珪(一种石制的礼器)无玷象征着诗人的品行高洁,没有瑕疵,追求道德的完美。相思草有兰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兰花常象征着高雅与纯洁,相思草则传达了一种深情的相思之情,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既有高尚的人格追求,也有深情的内心世界。
4. **时间和情感的对比**:“二年春怅望, 不似在长安”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二年春的怅望可能代表了诗人身处异地时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而与长安的对比,长安作为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渴望。这里的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也暗含了对当前处境的某种不满或挣扎。
整体来看,《言怀》诗展示了诗人对个人生活、理想、人格、情感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这些思考中所展现出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洞察。崔涂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诗句,不仅抒发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生主题,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普遍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