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ǎn huā

感花

作者:崔涂 
cháng shí qǐ bù bié     cǐ bié yì cháng qíng
常时岂不别   此别异常情
nán guó chū wén yàn     zhōng yuán wèi xī bīng
南国初闻雁   中原未息兵
àn qióng qīn yǔ xiē     shū qìng rù yín qīng
暗蛩侵语歇   疏磬入吟清
céng tīng wú shēng shuō     cí shī huà cǐ xíng
曾听无生说   辞师话此行

《感花》古诗词释义:

《感花》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崔涂所作,通过描述对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绪与对时局的忧虑。全诗可以分段解释如下:

### 常时岂不别,此别异常情,
"常时"指的是平时,"岂不别"表达了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感觉。"此别"指这次的分别,"异常情"强调了这次分别的情感异常,不同于寻常。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在特定情境下情感的深刻变化和对即将分离的特殊感受。

### 南国初闻雁,中原未息兵,
"南国"指的是南方,"初闻雁"说明在南方首次听到了大雁的南迁声,暗示着季节的更迭,秋天的到来。"中原"指中国腹地,"未息兵"表示中原地区尚未停止战争,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

### 暗蛩侵语歇,疏磬入吟清,
"暗蛩"指的是夜晚的虫鸣,"侵语歇"可能暗示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的思考,虫鸣声渐渐消逝,似乎伴随着思绪的深入。"疏磬"可能是指寺庙里的钟声,"入吟清"说明这钟声为诗人的吟诵提供了清静的背景,可能在帮助他整理思绪。

### 曾听无生说,辞师话此行,
"曾听无生说"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听闻过某种关于生死、佛学的教诲,"无生"在佛教中通常指无生死的概念。"辞师话此行"则表明诗人将要离开,与师长道别,可能意味着他即将踏上远方的旅程,这与诗的开头关于别离的情绪相呼应,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佛法、师长教诲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对花的感受,隐含了诗人面对季节更迭、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沉感慨和对未来的复杂情绪。

《感花》古诗词赏析:

崔涂的《感花》这首诗,虽然是以"花"为标题,但实际是借花抒情,通过花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复杂的心境和对时事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常时岂不别,此别异常情。”** 开篇即点明了与往常分别的不同之处,这里的“别”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离别,更包含了情感上的深刻变化。这里的“常时”暗示了以往的分别可能比较轻松或无伤大雅,而“此别”则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意味着某种重大的情感波动或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2. **颔联:“南国初闻雁,中原未息兵。”** 此联中,“南国初闻雁”是北方人初到南方感受到的季节变化,雁南飞通常意味着秋天的来临,也是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这不仅是一次自然现象的观察,更象征着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遥远家乡的牵挂。而“中原未息兵”则指向了国家的动荡和战争,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3. **颈联:“暗蛩侵语歇,疏磬入吟清。”** “暗蛩”指的是夜晚的蟋蟀,其鸣声在寂静的夜晚更加明显,这里的“暗”字用得恰到好处,既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心中不为人知的愁绪。而“疏磬入吟清”则可能是寺庙中的钟声,通过这种声音,诗人仿佛在冥想、反思,寻找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清”不仅指声音的清越,也反映了诗人在内心深处寻求的某种清静和解脱。

4. **尾联:“曾听无生说,辞师话此行。”** “无生说”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无生”概念,即无生死轮回,常用于表达对超脱世俗、解脱轮回的向往。这句诗既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敬仰,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规划。而“辞师话此行”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某种行动计划或人生转折,这可能是离开师长、告别过去的某个决定,也可能是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景象和内心体验,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和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崔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融入了对社会、自然和心灵的深度洞察,展现了一位唐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人文关怀。

崔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