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zhōng qiū huái qiān kè
湘中秋怀迁客
gù guó wàng bú jiàn chóu jīn nán zàn kāi |
故国望不见 愁襟难暂开 |
chūn cháo yìng yáng liǔ xì yǔ rù lóu tái |
春潮映杨柳 细雨入楼台 |
jìng shǎo rén tóng dào qíng féng yàn zhèng lái |
静少人同到 晴逢雁正来 |
cháng ān yuǎn yú rì sāo shǒu dú pái huái |
长安远于日 搔首独徘徊 |
《湘中秋怀迁客》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湘中秋怀迁客》展现了作者崔涂在秋天的湘江边怀念故国时的孤独与愁绪。以下是逐句解释: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因远离故乡而感到的深深的思乡之愁。"故国"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望不见"意味着无法看到,表示远离故乡,"愁襟"则指内心的忧愁。整句意为作者无法望见家乡,内心充满愁绪,这种愁绪无法轻易消散。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 这两句描绘了湘江边秋天的景象。"春潮"指的是春天时江水上涨的情景,这里用来形容秋天潮水的状态,与秋景相呼应。"杨柳"是典型的秋天景色,"映"字描绘了阳光或月光下的江边杨柳倒映在水面上的美丽景象。"细雨"则是秋天的细雨,"入楼台"指雨水打在楼台的屋檐上,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静少人同到"表达的是作者孤独的境遇,说明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没有其他人陪伴,只有作者一人。"晴逢雁正来"则描绘了晴朗天气中大雁南飞的场景,大雁的到来虽然增添了几分生机,但同时也让作者想到雁去人未归,增添了一层孤独的意味。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长安远于日"使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古代中国首都,这里代指故乡)的思念之情。"远于日"的意思是比太阳还远,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思念之深。"搔首"和"独徘徊"则是通过动作来表现作者内心的焦虑和彷徨,独自在湘江边徘徊,不断用手挠头,试图解开心中的愁绪。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湘江边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远离故乡的迁客在秋天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湘中秋怀迁客》古诗词赏析:
崔涂的这首《湘中秋怀迁客》以秋日湘江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远方故国的深切思念。这首诗的情感深沉,描绘出一幅既有自然之美的画面,又有深刻的人文情怀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故国望不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无法见到故乡的景象,只能在心中回望,勾勒出一种远离故土的孤寂感。
2. **次句“愁襟难暂开”**:承接上句,强调了诗人因无法回到故国而产生的愁绪,这愁绪仿佛是无法轻易消散的云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无法摆脱的悲哀。
3. **“春潮映杨柳”**:此处“春潮”与“杨柳”相互映衬,不仅描绘了湘江秋季的美景,春潮泛起的波光与杨柳轻摇的影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通过这样的景象,诗人试图在自然的美好中找到一丝慰藉。
4. **“细雨入楼台”**:细雨落在楼台之上,赋予了楼台一种朦胧的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思绪如同细雨般细腻、绵延不绝,难以平静。
5. **“静少人同到”**:此句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静寂,无人相伴,唯有自身独处其中。这种孤独感与前文的愁绪相互交织,使得诗人的内心更加寂寥。
6. **“晴逢雁正来”**:在晴朗的日子里,大雁正飞来,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以及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期待。
7. **“长安远于日”**:将长安与太阳进行比较,突出了长安的遥远和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的感慨。
8. **“搔首独徘徊”**:以动作细节结束全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独自在异乡徘徊、忧愁不已,试图寻找出口却又无从下手的无奈和彷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情感丰富而多层次,是崔涂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