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 líng yè pō
夷陵夜泊
sān shēng shù jiǎo biān chéng mù wàn lǐ xiāng xīn sāi cǎo chūn |
三声戍角边城暮 万里乡心塞草春 |
mò xué shào nián qīng yuǎn bié lǒng guān xī shǎo xiàng dōng rén |
莫学少年轻远别 陇关西少向东人 |
《夷陵夜泊》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夷陵夜泊》的每一句都在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年轻时轻率离别的感慨。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三声戍角边城暮, 万里乡心塞草春。**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边远的夷陵城,听着三声军营的号角声,以及远处夕阳的余晖,满眼都是苍茫的景象。在这里,"戍角"指的是军营的号角,"边城"指的就是夷陵这个边境的城市,"暮"字则强调了时间的晚,营造了一种夜晚寂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氛围。"万里乡心"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塞草春"则以草原的生机盎然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春天的思念。
2. **莫学少年轻远别, 陇关西少向东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轻率离别的后悔和劝诫。"莫学少年轻远别"意思是不要像年少时那样轻率地离开家乡,因为每一次离别都可能留下无尽的思念和遗憾。"陇关"指的是古代通往西方的关隘,"西少向东人"则是指那些从西方来,向着东方旅行的人们,诗人用这种略带讽刺的口吻,劝诫年轻人们珍惜与家乡的联系,不要轻易踏上可能使自己远离亲人的旅程。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往轻率离别行为的反思,以及对年轻一代的告诫。通过边城的暮色、草原的春色以及对远方的陇关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思乡之情。
《夷陵夜泊》古诗词赏析:
这首崔涂的《夷陵夜泊》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通过夜泊夷陵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远行亲友的关怀。诗中的景象描绘、情感表达以及用词艺术都值得赏析。
1. **景象描绘**:
-"三声戍角边城暮":三声的号角声在暮色中回荡,画面感强烈,勾勒出边塞特有的悲壮与苍凉。戍角即军营中用以传达信息的号角,其三声的描述暗示着某种特定的紧急或重要信息,也反映了作者身处边塞的紧张氛围。
-"万里乡心塞草春":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心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尽管身处遥远的边塞,春天的草色让这份思念显得更加生动与鲜活。"万里"和"塞草"的组合,强化了空间的广阔与环境的艰苦,同时也为乡愁的表达增色不少。
-"陇关西少向东人":陇关,即指位于关中的要隘,"西少向东人"则是说关西的人多去关东,反衬出作者的孤独和对远方亲友的牵挂。这句话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2. **情感表达**:
- 全诗以景起,以情结,中间穿插着对时光流转、人生聚散的感慨。作者的情感细腻而深沉,既有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也对远行的亲友的牵挂与担忧,同时还有对时光流逝、人生离合的哲思。
-"莫学少年轻远别"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提醒读者不要轻率地处理远别之事,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严肃态度和对情感的珍视。
3. **用词艺术**:
- 诗中用词讲究,如"戍角"、"边城"、"塞草"、"陇关"等,都具有鲜明的边塞特色,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中描绘的景象。
-"三声"、"万里"、"少轻"等数字或形容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使得诗作在情感的传递上更为深刻和有力。
综上所述,崔涂的《夷陵夜泊》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巧的用词艺术,展现了一位身处边塞的旅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远行亲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