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shàng xiōng zhǎng

寄上兄长

作者:韩偓 
xiá fāng bù xǔ gòng zhēn qí     mì zhào wéi jiào jìn lì zhī
遐方不许贡珍奇   密诏唯教进荔枝
hàn wǔ bì táo zhēng bǐ dé     wǎng lìng fāng shuò hào tōu ér
汉武碧桃争比得   枉令方朔号偷儿
fēng kāi yù lóng jī guān shī     yè chèn jīn pán hè dǐng xiān
封开玉笼鸡冠湿   叶衬金盘鹤顶鲜
xiǎng dé jiā rén wēi qǐ chǐ     cuì chāi xiān qǔ yī shuāng xuán
想得佳人微启齿   翠钗先取一双悬
qiǎo cái xiá piàn guǒ shén jiāng     yá mì tiān rán yǒu yì xiāng
巧裁霞片裹神浆   崖蜜天然有异香
yīng shì xiān rén jīn zhǎng lù     jié chéng bīng rù qiàn luó náng
应是仙人金掌露   结成冰入蒨罗囊

《寄上兄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韩偓在远离家乡的异乡寄赠给兄长的一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绘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巧妙地将荔枝与多个历史典故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下面逐段解释诗中之意:

1. **遐方不许贡珍奇, 密诏唯教进荔枝, 汉武碧桃争比得, 枉令方朔号偷儿。**
- 这四句诗借用了汉代的典故,赞美兄长所寄赠的荔枝胜过汉武帝所喜爱的碧桃。古代诸侯进贡珍奇物品给帝王,此处隐喻家乡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方朔被封为“偷儿”,意指他偷摘碧桃,这里用来比喻兄长赠荔枝的珍贵,以及作者对荔枝的喜爱。

2. **封开玉笼鸡冠湿, 叶衬金盘鹤顶鲜。**
- 描述荔枝从玉笼中取出时的景象,如同鸡冠花湿润一般,鲜绿的叶子衬托着荔枝的鲜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诱人。

3. **想得佳人微启齿, 翠钗先取一双悬, 巧裁霞片裹神浆, 崖蜜天然有异香。**
- 这几句诗想象佳人收到荔枝后的情景,翠钗(首饰)先取下两颗荔枝悬于发间,以此来表现对荔枝的珍视和喜爱。同时,霞片(可能象征着美丽的色彩或装饰)包裹着荔枝的果肉,崖蜜(野生蜂蜜)的天然香气,进一步渲染了荔枝的珍贵和美味。

4. **应是仙人金掌露, 结成冰入蒨罗囊。**
- 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仙人的传说,比喻荔枝的珍贵和美。金掌露可能是指传说中神仙的露水,意指荔枝的珍稀与纯净,它们被精心保存在蒨罗囊中(一种精美的布袋),暗示着对荔枝的精心呵护和珍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兄长所赠荔枝的赞美和珍视之情。

《寄上兄长》古诗词赏析:

韩偓的《寄上兄长》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写给兄长的,但实际上,它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对历史与人性的深思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显示出诗人的深厚文学功底。

诗的开头“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唯教进荔枝”,暗示了在某些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人们追求的珍奇之物不被允许进贡,唯一被允许的便是荔枝。这句诗暗喻了当时社会上对于珍稀物品的控制和限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某种权力或制度的不满和批判。

接下来,“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通过引用典故,将荔枝与汉武帝时期的珍稀果品碧桃相比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方朔被称为“偷儿”,这里用反讽的手法,批评了某些人对财富和珍稀物品的不正当追求。

“封开玉笼鸡冠湿,叶衬金盘鹤顶鲜”,描述了荔枝被精心包装和展示的情景,同时使用“鸡冠湿”和“鹤顶鲜”等形象生动的词汇,不仅描绘了荔枝的鲜美,也暗示了其来之不易和珍贵。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对荔枝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其背后权力与财富的批判。

“想得佳人微启齿,翠钗先取一双悬,巧裁霞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蒨罗囊”,最后四句诗,通过想象一个佳人开启荔枝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对荔枝的赞美。同时,用“霞片”、“仙人金掌露”等意象,赋予了荔枝以仙人般的神秘色彩,既表达了对荔枝的欣赏,也暗含了对权力与美好之间的不平等的批判。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暗示了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奈与抗争。

综上所述,韩偓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对权力、财富与自然美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韩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