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g luàn
伤乱
zhēng rén cǎo cǎo jǐn róng zhuāng zhēng mǎ xiāo xiāo lì lù bàng |
征人草草尽戎装 征马萧萧立路傍 |
zūn jiǔ lán shān jiāng yuǎn bié qiū shān yǐ lǐ gèng xié yáng |
尊酒阑珊将远别 秋山迤逦更斜阳 |
bái zī xiōng dì zhōng nián hòu zhàng hǎi chéng tú wàn lǐ zhǎng |
白髭兄弟中年后 瘴海程途万里长 |
céng xiàng tiān yá huái cǐ hèn jiàn jūn wū yè gèng qī liáng |
曾向天涯怀此恨 见君呜咽更凄凉 |
《伤乱》古诗词释义:
韩偓的《伤乱》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哀悼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悲悯和对和平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诗的开头描述了战争场景,战事紧急,征兵匆忙地披上了军装,战马在路边哀鸣。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紧迫性和残酷性,同时也暗示了征兵和战马的无助和痛苦。
2.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接着,诗人描绘了即将分别的场景。战士们与亲人共饮最后的酒,气氛沉重而哀伤。背景是秋天的山脉蜿蜒,夕阳的余晖投射在这悲伤的时刻,增添了一种凄凉的美感。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将个人的离别融入了更广泛的悲伤氛围中。
3.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诗的第三句描绘了战争给中年家庭带来的影响。白髭的兄弟意味着他们在战争中已度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年龄的增加和战争的苦楚使他们的白发更为显眼。他们面临的旅程不仅是地理上的万里之遥,更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的“瘴海”(比喻充满困难和危险的旅程),暗示了战争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长期和深远影响。
4.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最后两句诗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前句“曾向天涯怀此恨”表明了诗人的感慨,即在遥远的地方已经饱受战争之苦,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回忆。后句“见君呜咽更凄凉”则是对这个悲痛场景的直接描绘,当诗人看到又一个家庭因战争而离别,感受到的不仅是对眼前亲人离别的哀伤,更是一种对整个社会和历史中无数类似离别和痛苦的共鸣。这种共鸣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让读者不仅为眼前的情景哀叹,更对战争的普遍性和残酷性产生了共鸣。
综上所述,韩偓的《伤乱》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深切同情。
《伤乱》古诗词赏析:
韩偓的《伤乱》是一首表达对战争与离别之痛的深切哀愁的诗歌。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与离别的情景,以及个人经历的痛苦与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亲人离散的深沉忧虑和感慨。
首联“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战争背景下的场景。草草的征人,急急忙忙地穿上战袍,准备上战场,而马匹在路边静静地立着,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离别和战争的残酷。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多舛。
颔联“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则进一步深入到即将离别的场景中。酒宴即将结束,意味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而此时正值秋山迤逦,斜阳西下,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凄美的氛围。这两句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也暗示了离别后孤独和寂寞的境遇。
颈联“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将主题推向更深层次。在中年时期,兄弟们因为战争不得不分别,远赴瘴海,行程万里,这不仅加重了离别的痛苦,也意味着家庭、亲情和社会联系的断裂。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描述个人的离别之痛,也是对社会动荡、家庭破裂的广泛感慨。
尾联“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以个人经历的回忆结束全诗。诗人曾经在天涯处深切地感受到分离的痛苦,如今再见好友,往事涌上心头,不禁再次哀叹。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状况的感慨,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离别、家庭破裂等主题的深切关注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