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àn hòu què zhì jìn diān yǒu gǎn ( yǐ mǎo nián zuò )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
liǎng bǎn chuán tóu zhuó jiǔ hú qī sī qín pàn bái zī xū |
两板船头浊酒壶 七丝琴畔白髭须 |
sān chūn rì rì huáng méi yǔ gū kè nián nián qīng cǎo hú |
三春日日黄梅雨 孤客年年青草湖 |
yàn xiá bīng shuāng nán xiá jìn chǔ kuáng fēng rèn chù fán yú |
燕侠冰霜难狎近 楚狂锋刃触凡愚 |
zhī yú jué lì kuī xiān shì xǔ dào míng shān kàn yào lú |
知余绝粒窥仙事 许到名山看药炉 |
juǎn liù bǎi bā shí èr |
卷六百八十二 |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古诗词释义:
### 韩偓《乱后却至近甸有感》解释:
**两板船头浊酒壶,七丝琴畔白髭须,**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归途中的画面。"两板船"指的是古代渡河或水上运输的船,"浊酒壶"象征着生活中的简单、朴素和随遇而安的态度。"七丝琴"可能是指七弦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雅和音乐的修养。"白髭须"则表现了诗人的年龄和岁月的痕迹。
**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
"三春"指的是春季的三个月,"黄梅雨"是指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常有阴雨绵绵的特点。"孤客"指的是独自漂泊、远离家乡的人,"年年青草湖"可能描绘了诗人年复一年、独自在湖边,环境的单调和内心的孤独。
**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
"燕侠"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敢于反抗强权、行为放达的侠士,"冰霜难狎近"表明诗人认为这类人物难以接近,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楚狂"指的是古代的狂士,如楚国的狂人接舆,"锋刃触凡愚"意味着楚狂的言行可能对一般人造成了冲击,引发思考。
**知余绝粒窥仙事,许到名山看药炉,**
"绝粒"意指断绝饮食,常用于隐士或修仙者,"窥仙事"可能指诗人在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名山"指的是著名的山峰,"看药炉"可能象征着对长生不老药的兴趣或对道家修炼的理解。整句表现了诗人在乱世后寻求心灵寄托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卷六百八十二**
"卷六百八十二"可能是诗集的卷号,用来说明这首诗在某本诗集中所处的位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乱世后生活变迁的感慨、个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古诗词赏析:
韩偓的《乱后却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这首诗是他在乱世之后,重返近甸(近郊)时,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感受的深刻反映。全诗采用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通过一系列意象和象征,传达了作者对于乱世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1. **起句“两板船头浊酒壶,七丝琴畔白髭须”**:通过“两板船”和“浊酒壶”象征着作者在乱世中的漂泊与孤独,而“七丝琴畔白髭须”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这一组意象将作者个人的生活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
2. **“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这一句运用了季节和自然景象来对比和隐喻。三春的黄梅雨象征着连续不断的不幸和困难,而“孤客年年青草湖”则比喻作者年复一年地在艰难的环境中漂泊,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离群索居者的命运。
3. **“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这里通过“燕侠”和“楚狂”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某些不公正、无法接近的权威力量的讽刺。冰霜、锋刃的形象强化了这种象征,暗示了与这些力量相遇的艰难和危险。
4. **“知余绝粒窥仙事,许到名山看药炉”**: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于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理想生活的向往。绝粒象征着对物质的超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而“名山看药炉”则可能暗含着对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向往。这一组意象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超然世外的渴望。
5. **“卷六百八十二”**:这里的“卷”可能是对全诗的总结或者对书中篇章的引用,暗示了这首诗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集大成者,承载了他对于乱世、个人命运和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韩偓的《乱后却至近甸有感》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实和理想追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在乱世中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语言深沉,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社会和宇宙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