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bì dì hán shí

避地寒食

作者:韩偓 
lóu tái yǎn yìng rù chūn hán     sī zhú zhēng cōng xiàng yè lán
楼台掩映入春寒   丝竹铮鏦向夜阑
xí shàng dì xiōng jiē qǐ zǐ     huā qián bīn kè jǐn yuān luán
席上弟兄皆杞梓   花前宾客尽鸳鸾
sūn hóng mò xī pín kāi hé     hán xìn zhōng qī bié zhù tán
孙弘莫惜频开合   韩信终期别筑坛
xuē yù fēng zī guān shuǐ tǔ     hēi tóu gōng zì gǔ lái nán
削玉风姿官水土   黑头公自古来难

《避地寒食》古诗词释义:

韩偓的这首《避地寒食》是一首表达其在避难时期于寒食节时的心境与感慨的诗。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鏦向夜阑**:这句描绘了一幅春寒中楼台隐约、夜深时丝竹乐声悠扬的画面。楼台掩映意味着楼台在春天的寒风中若隐若现,丝竹铮鏦则是形容夜晚的音乐声清脆悦耳。这里的“春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寒冷,也可能寓指诗人在避难时期所面临的内心与外界的双重压力。

2. **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这里表达了诗人身处宴席上与兄弟相聚,宴前宴后宾客如云的场景。杞梓和鸳鸾都是一种美好的比喻,杞梓代表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鸳鸾则象征着和谐与幸福。这句话暗示了诗人虽然在避难中,但仍然能够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享受着难得的温馨时刻。

3. **孙弘莫惜频开合,韩信终期别筑坛**:孙弘和韩信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此处用孙弘(孙叔敖)的典故,强调的是无论何时都要珍惜友情和机遇;用韩信筑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成功的期待和决心。这两句诗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4. **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削玉风姿象征着个人的高洁品质与优雅的风度,与当地(水土)相得益彰,比喻个人的品格与所处环境相和谐。黑头公出自《后汉书》,指代早年功成名就的人。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即使能够保持高洁的品性和获得成就,也很难得,是一种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虽然身处避难之中,但仍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

《避地寒食》古诗词赏析:

韩偓的《避地寒食》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与哲思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绪与深远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与典故展现了其对家族传承、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开篇景象描绘**:“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鏦向夜阑”——起笔以楼台、春寒、丝竹、夜色等元素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显清冷的场景。楼台是家族或个人的象征,春寒则暗示着外在环境的艰难,丝竹之声是宴会中的乐音,夜阑则是宴会的尾声,整幅画面透露出一种繁华之后的宁静与思考。

2. **家族与宾客的描绘**:“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杞梓”本是珍贵的木材,喻指家族成员的才德,“鸳鸾”则为传说中的高贵鸟类,比喻宾客之尊贵。这一句表达了对家族成员和宾客的尊敬与推崇,同时也体现了对家族荣誉和社交地位的重视。

3. **对家族的期许与努力**:“孙弘莫惜频开合,韩信终期别筑坛”——孙弘和韩信均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孙弘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经学家,韩信则为西汉初年著名军事家。这两句诗中,“频开合”指频繁的宴请与交往,“别筑坛”则比喻设立新的功勋或建立新的成就。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希望家族成员能频繁展现才德,积极进取,不断创造新的成就与荣耀。

4. **对个人追求的反思**:“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削玉风姿”形容人物的高洁与美好,“官水土”则指官员治理地方的风范。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品质与为官之道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洁品质与有效治理的追求。同时,“黑头公自古来难”则是一种反思,暗示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进的困难性。

整体而言,韩偓的《避地寒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族、个人、社会的多重关照与深入理解。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韩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