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ōng jì
踪迹
méi rú bàn yuè yún rú huán wú tóng yè luò qiāo jǐng lán |
眉如半月云如鬟 梧桐叶落敲井阑 |
gū dēng tíng tíng gōng shǔ hán wēi shuāng qī qī kè yī dān |
孤灯亭亭公署寒 微霜凄凄客衣单 |
xiǎng měi rén xī yún yī duān mèng hún yōu yōu guān shān nán |
想美人兮云一端 梦魂悠悠关山难 |
kōng fáng zhǎn zhuǎn huái bēi suān tóng hú lòu jǐn wén jīn luán |
空房展转怀悲酸 铜壶漏尽闻金鸾 |
《踪迹》古诗词释义:
这首《踪迹》诗由唐代诗人韩偓创作,内容充满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与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眉如半月云如鬟**:诗的开篇描述了女子的美貌,用"眉如半月"形容她的眉毛弯曲柔美,如同新月一般;"云如鬟"则是指她的发丝如同轻柔的云朵,描绘了一幅温婉的女子形象。
2. **梧桐叶落敲井阑**:梧桐树叶随着秋风飘落,敲打着井边的栏杆,这一景象既勾勒出秋天的寂寥,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 **孤灯亭亭公署寒**:在公署里,一盏孤零零的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四周的寒冷,这里既表现了环境的冷清,也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异地,独自一人。
4. **微霜凄凄客衣单**:秋天的微霜使得衣服显得单薄,更加衬托出天气的寒冷与人的孤独。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寒冷,也暗示了情感上的孤寂。
5. **想美人兮云一端**:"想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某位美人的思念之情;"云一端"比喻距离遥远,使用云的飘渺和不可触及性来象征思念对象与诗人的距离。
6. **梦魂悠悠关山难**:梦中的思念之魂穿越了关山重重,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深,以及对相见的渴望,即使是在梦中,也无法跨越实际的阻碍。
7. **空房展转怀悲酸**: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辗转反侧,心中充满了悲哀与酸楚,这里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内心的痛苦。
8. **铜壶漏尽闻金鸾**: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回荡,直至尽,诗人可能还在等待着某种消息或期盼,而"闻金鸾"可能寓意着等待中充满期待与希望的时刻,即使最终可能仍是失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陷于孤独与思念之中的情感世界,用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勾勒出一幅幅情感丰富的画面,传达出强烈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踪迹》古诗词赏析:
韩偓的这首《踪迹》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深深的孤独、哀愁和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眉如半月”“云如鬟”描绘女子的美貌,梧桐叶落、井阑敲打、孤灯、公署的寒冷、微霜等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时空交错,情感递进**:通过“想美人兮云一端,梦魂悠悠关山难”两句,将现实与梦境、空间的广阔与内心的狭窄交错在一起,表现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以及通往这份情感的艰难路程。
3. **细节刻画,情感细腻**:诗中“微霜凄凄客衣单”一句,不仅描绘了外界的环境之寒,也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寒冷,细节处理得十分细腻,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4. **结尾情感爆发**:诗的结尾“空房展转怀悲酸,铜壶漏尽闻金鸾”将情感推向高潮,空房中的主人公在时间的流逝中,内心充满悲酸,尤其是在时间的见证下,这种情感愈发强烈。通过“铜壶漏尽闻金鸾”这一细节,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通过远处的金鸾之声,让情感更加深沉,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总的来说,《踪迹》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深沉的孤独、哀愁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思念,情感递进,层次丰富,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