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dù xiān shēng shī
寄杜先生诗
sāo shǒu suí dī luò rì xié yǐ wú yú liǔ kě cáng yā |
搔首隋堤落日斜 已无馀柳可藏鸦 |
àn bàng xī dào qiān lóng jiàn hé dǐ jīn lái zǒu dú chē |
岸傍昔道牵龙舰 河底今来走犊车 |
céng xiào chén jiā gē yù shù què suí hòu zhǔ kàn qióng huā |
曾笑陈家歌玉树 却随后主看琼花 |
sì fāng zhèng shì wú yú rì shuí xìn lí yáng yǒu gǔ jiā |
四方正是无虞日 谁信黎阳有古家 |
juǎn liù bǎi bā shí bā |
卷六百八十八 |
《寄杜先生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写给杜先生的一首长篇寄赠诗,表达对杜先生的敬仰和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下面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搔首隋堤落日斜
- **隋堤**:指的是隋朝时开凿的运河河堤,历史上曾是繁荣的交通要道。
- **落日斜**:描绘傍晚时分,太阳斜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往昔繁华不再的氛围。
- **意思**:诗人以傍晚时分漫步隋堤的情景起笔,通过描写落日斜照的景象,暗示往昔隋朝运河的繁荣与今日的衰败形成对比,引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已无馀柳可藏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 河底今来走犊车
- **无馀柳可藏鸦**:表明曾经繁茂的柳树已不复存在,鸟儿无处栖息,象征着历史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岸傍昔道牵龙舰**:指的是过去运河两岸有龙舰(豪华战舰)通行的场景,象征着往昔的繁荣与强大。
- **河底今来走犊车**:对比于昔日的龙舰,现在河底只有普通的小车通行,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与现今的衰败。
- **意思**:通过对比往昔的龙舰与今日的小车,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更替的感慨,强调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巨大反差。
### 曾笑陈家歌玉树, 却随后主看琼花
- **陈家歌玉树**:引用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与玉树歌女的典故,象征着陈朝的奢华与亡国之痛。
- **却随后主看琼花**:进一步表达了对陈朝末日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王朝更替的残酷。
- **意思**: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强调了历史的轮回与王朝的兴衰,表现出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理解。
### 四方正是无虞日, 谁信黎阳有古家
- **四方正是无虞日**:指当时的天下太平,暗示了对时局的乐观看法。
- **谁信黎阳有古家**:黎阳,这里指代北方某个地区,意味着即便在太平之时,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对古往今来的感慨。
- **意思**:在描绘了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之后,诗人又回到了对当下的反思,强调了即使在和平的年代,历史的记忆与影响依然存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隋堤的景象与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下面对历史与现实时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与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寄杜先生诗》古诗词赏析:
吴融的《寄杜先生诗》以隋堤落日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与沧桑的画卷,通过对往昔隋朝龙舰与现今犊车的对比,以及对陈后主等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句“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馀柳可藏鸦”,描绘了隋堤在夕阳斜照下,柳树稀疏,再也无法为飞鸦提供栖息之所的画面。落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了历史的变迁。通过“搔首”这一动作,诗人以自己的姿态呼应了这种变化,暗示着深思和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对比,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龙舰象征着繁荣与权力,犊车则代表了平凡与现代,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兴衰,还隐含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过去曾有辉煌的过去,但现在一切都已改观,这种对比引发了对于“今非昔比”的感慨。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中的“陈家歌玉树”和“后主看琼花”分别引用了陈后主和南唐后主的典故。陈后主陈叔宝在位期间耽于享乐,最终亡国,以“玉树后庭花”之曲传名后世。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后,诗作中常有哀悼故国的情怀。这里通过“曾笑”与“却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复杂情感,既包含了对悲剧命运的同情,也暗含对人性弱点的反思。
最后,“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反映了诗人对于当下的安定和平感到欣慰,但也对历史的遗存与价值感到忧虑。这一句暗示了尽管当下社会安定,人们或许已经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和价值。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以及对时代进步中容易遗忘历史价值的担忧。
总的来说,吴融的《寄杜先生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繁华与平凡、辉煌与平凡、娱乐与哀悼,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和对时代价值的反思。这种以历史为镜,思考人生、社会与时代的主题,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