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í zhàn dǎo sēng jū ( zài jiāng zhī xīn )

题战岛僧居(在江之心)

作者:杜荀鹤 
bù jì chán jiān lǜ     zhōng xū rù wù mén
不计禅兼律   终须入悟门
jiě kōng fēi yǒu zì     suǒ de shì wú yán
解空非有自   所得是无言
yǎn huō fú shēng mèng     xīn chéng dà dào yuán
眼豁浮生梦   心澄大道源
jīn lái xí shī zhě     duō suǒ jiào zhōng yuán
今来习师者   多锁教中猿

《题战岛僧居(在江之心)》古诗词释义:

杜荀鹤所作的《题战岛僧居》一诗,表达了一种对佛教修行和禅悟的理解与体验,全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析:

1.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诗的开头便揭示了修禅与守律并行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在修行过程中,应同时关注内心的冥想(禅)与外在的修行规则(律),以达到深刻领悟(悟)的境界。这里“悟门”象征着通向深刻智慧和理解的路径。

2.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此句强调了禅修的过程不仅仅是寻求外在的答案或形式,而是通过内心的理解(“解空”)来认识到“非有自”的真理,即理解到一切皆空,没有任何绝对的存在,而真正的领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所得是无言”)。

3.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这里将禅悟的过程比喻为“豁然开朗”,比喻修行者通过领悟了生命的真相(“眼豁浮生梦”),看破了世界的虚幻本质,从而心灵(“心澄”)得以清澈,直达到宇宙和生命的源头(“大道源”),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和自然规律的根源。

4. **“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当前修习者的观察和反思。在这个句子中,“习师者”可能指正在修行或寻求导师指导的人,“多锁教中猿”则暗示了这些人可能过于拘泥于教条或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修行和真实领悟的重要性。这里的“猿”可以理解为对外在形式的执着或内心的拘束,整个句子意在强调修行应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和领悟,而不是形式的遵循。

总之,这首诗通过富有哲理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佛教修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强调了内在体验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对传统教条的超越,旨在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自我和宇宙的本质。

《题战岛僧居(在江之心)》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这首诗《题战岛僧居》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以禅宗和佛教的修习理念为背景,描绘了一位深居简出的僧人在战岛(可能是杜荀鹤虚构或笔误的岛屿名)上的僧舍中修行的生活场景。这首诗通过僧人的修习经历,展现了禅宗中追求“解空”、“悟道”的精神,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不计禅兼律”说明这位僧人并不刻意追求禅修和戒律的严格区分,而是在二者之间寻求融合和平衡,以达到最终的悟道。“终须入悟门”则表达出僧人坚定地追求智慧和觉悟的决心。

2.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解空”是禅宗中的一种思想,意为理解和认知到空性,即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无我、无自性的。此处“解空非有自”是说在理解空性的过程中,个人的自我认知并非是自我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万物共存,相互依存。所得的“无言”则暗示了通过这种深刻的理解,获得的智慧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只能通过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去体会。

3.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眼豁浮生梦”意味着僧人通过修行,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变得豁达,不再被世间的荣辱得失所困扰,仿佛梦境一般。这种超脱的态度源自内心的平静和清明。“心澄大道源”则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纯净是通向真理和智慧的源头,心无杂念,方能触及更深层次的真理。

4. **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这句话似乎在警示后来的修行者,容易陷入传统的教条和规定之中,像笼中的猿猴一般,束缚于形式和规则之中,而无法真正体验和领悟修行的真谛。这句话提醒人们在追求智慧和觉悟的过程中,不应被形式所束缚,而应以开放和探索的心态去理解和实践佛法。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僧人在战岛上的修行生活,探讨了禅宗中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悟道的途径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清明。同时,也提醒后来的修行者,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和探索的心态,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