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yǒu rén jiàn tí shān jū
和友人见题山居
cǐ shēn suī jiàn dào zhǎng cún fēi yè zhū mén yè kǒng mén |
此身虽贱道长存 非谒朱门谒孔门 |
zhǐ wàng zhì gōng jiāng juǎn dú bù qiú cháo shì zhì shū lùn |
只望至公将卷读 不求朝士致书论 |
chuí lún yǔ jié yú xiāng sī chuī mù fēng chuán yàn yè hún |
垂纶雨结渔乡思 吹木风传雁夜魂 |
nán zi shòu ēn xū yǒu dì píng shēng bù shòu děng xián ēn |
男子受恩须有地 平生不受等闲恩 |
《和友人见题山居》古诗词释义:
杜荀鹤的这首诗《和友人见题山居》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自我价值以及功利主义社会的思考,下面我将逐段解释:
1. **此身虽贱道长存** - 我的身体可能平凡卑微,但我的道德信念和知识追求却永存不衰。表明了作者对个人品德和知识的看重,而非物质地位或权力。
2. **非谒朱门谒孔门** - 我不追求去拜见权贵(朱门,指显赫权贵的府邸)的尊贵,而是选择跟随孔子的教导(孔门,指孔子及其弟子的教学体系)寻求知识和道德的提升。体现了作者对儒家传统道德和教育的崇尚。
3. **只望至公将卷读** - 我只期望公正的考官能仔细阅读我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和才能得到应有认可的渴望。
4. **不求朝士致书论** - 我不寻求通过权贵的推荐来获得职位或声望。表明了作者不愿借助权势,而是追求独立的学术成就和公正的认可。
5. **垂纶雨结渔乡思** - 在雨天钓鱼,我沉浸在对乡村生活的思念中。此处的“垂纶”既指钓鱼,也暗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反思。
6. **吹木风传雁夜魂** - 听到风吹过树木的声音,仿佛传来了大雁的夜魂,意味着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界的和谐,引人沉思。
7. **男子受恩须有地** - 一个男人若接受恩惠,必须有相应的回报或归宿。体现了作者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认识,认为受惠于人后,应当有相应的贡献或回报。
8. **平生不受等闲恩** - 我平生只接受那些值得珍视的恩惠,而不愿意为了获取一些无关紧要的恩惠而违背自己的原则。表明了作者对价值和尊重的坚持,拒绝任何形式的虚荣或不正当的恩惠。
整首诗体现了杜荀鹤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知识追求、公正、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社会正义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渴望。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功利主义倾向和不公正现象表达了批判和不满。
《和友人见题山居》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这首诗《和友人见题山居》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志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身份与追求**:“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诗人的身份可能并不显赫,但他坚持着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对知识的追求,并非趋炎附势于权贵(“朱门”象征权贵之家),而是向古代圣贤孔子学习,追求内在的精神财富。
2. **公正的评价**:“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诗人期待的是公正的评判,不求那些显贵权势者的赞赏或推荐,而是希望有人能够真正欣赏他的才华,公平地审视他的作品。
3. **简朴的生活与自然的亲近**:“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垂钓雨中,心怀对乡村生活的思念;风吹过树木,雁鸣传入夜空,这一切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深情相呼应。
4. **感恩与责任**:“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恩观。他认为,受人恩惠,必须有相应的回报和场合,不随便接受他人的恩赐,体现出他对“感恩”二字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际关系的谨慎态度。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展现了一位心怀高尚情操、追求精神自由与公正评价的文人形象。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平等公正的渴望以及对感恩的理解,构成了杜荀鹤对理想生活的独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