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huái yīn hóu miào
题淮阴侯庙
qū chí céng zài wǔ hóu jiā jiàn shuō chū shēng zì wò wā |
驱驰曾在五侯家 见说初生自渥洼 |
zōng bái shì pī liáng yuàn xuě jǐng féi rú pū xìng yuán huā |
鬃白似披梁苑雪 颈肥如扑杏园花 |
xiū xián lǜ shòu sī pín shě hǎo zhe hóng yīng rù shǐ yá |
休嫌绿绶嘶贫舍 好着红缨入使衙 |
wěn shàng yún qú qiān wàn lǐ nián nián zhǎng tà wèi dī shā |
稳上云衢千万里 年年长踏魏堤沙 |
《题淮阴侯庙》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题写于淮阴侯庙的一首诗,主要描述了对淮阴侯的历史回顾和对其精神的赞颂,同时也借物喻人,表达了对有才能之士的敬仰和对他们处境的感慨。下面逐句解释诗的含义:
1. **驱驰曾在五侯家, 见说初生自渥洼**:这两句指的是淮阴侯曾经为多个君主效力,甚至在最辉煌的时期,如同在渥洼河畔出生的神驹一样,具有非凡的出身和能力。这里用“五侯家”比喻不同君主的麾下,用“渥洼”借指淮阴侯非凡的身世和天赋。
2. **鬃白似披梁苑雪, 颈肥如扑杏园花**: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述淮阴侯的外貌。长鬃白如梁苑之雪,颈项肥美如同杏园花朵。这里的“梁苑雪”和“杏园花”不仅是对形象的描写,也暗喻了淮阴侯虽年老但仍不失威严与美丽(或威猛)。
3. **休嫌绿绶嘶贫舍, 好着红缨入使衙**:这两句表达了对淮阴侯虽然被贬或处于贫困状态,但仍旧有才华和价值的肯定。即使在“绿绶”(象征官位的标志)的嘶鸣声中,被安置于“贫舍”(简陋的住所),但“好着红缨入使衙”(适合在官员的衙门中穿戴着显赫的标志),强调了才华与地位的内在关联,即使处于逆境,才华也不应被忽视。
4. **稳上云衢千万里, 年年长踏魏堤沙**:这两句则从更广阔的角度赞美淮阴侯。在“云衢”(天路,比喻广阔的道路)上稳稳前行,穿越千万里的旅程,每年都在“魏堤沙”(可能是指河流的两岸,或者是比喻艰难的征程)上留下足迹。这里强调了淮阴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淮阴侯的形象和经历,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才华横溢之士在不同境遇下的精神寄托。诗人表达了对有才华之士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被尊重和认可的态度,同时也借古喻今,寄寓了对现实社会中才子贤士境遇的关怀与反思。
《题淮阴侯庙》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题淮阴侯庙》是通过对一匹马的描绘,来隐喻和象征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与精神。韩信是汉朝初年的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著称,被后世尊称为“兵仙”。韦庄通过这首诗,以马为载体,巧妙地表达了韩信的形象和精神内涵,同时也寄托了对韩信的赞美和追思。
诗中的每一句都富有象征意味:
1. **“驱驰曾在五侯家,见说初生自渥洼”**:这两句提到了韩信的出身和起点。这里,诗人用“五侯家”暗指韩信早期在吕后的庇护下,生活富足,但并非他最终功业的根源所在。渥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匹马出生的地方,象征着韩信的非凡出身,却并不预示着他的未来。
2. **“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这两句描绘了马的形象,鬃毛如雪,颈围如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的外貌特征。在这里,诗人通过马的形象,暗喻韩信虽出身微贱,却拥有一颗不凡的心和勇猛的气魄。
3. **“休嫌绿绶嘶贫舍,好着红缨入使衙”**:这两句诗通过马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韩信即使在贫困中也不失志气,最终能够扬名立万,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绿绶代表低微的地位,红缨象征高贵的身份,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韩信从低微到显赫的过程。
4. **“稳上云衢千万里,年年长踏魏堤沙”**:这两句诗描绘了韩信在广阔的疆场上,驰骋千里,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战争的挑战。云衢象征广阔的天空之路,魏堤沙则是指战场,这两句表达了韩信纵横战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勇事迹。
韦庄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韩信的卓越才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还寄托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既展现了马的雄姿英发,又深刻揭示了韩信的人生轨迹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兼具历史感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