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uī láng zhōng wǎng shǐ xī chuān xíng zài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mǎn bǎ jiāo jiāng diàn chǔ cí bì chuáng huáng yuè jiù yīng wēi |
满把椒浆奠楚祠 碧幢黄钺旧英威 |
néng fú hàn dài chéng wáng yè rěn jiàn táng mín xiàn zhàn jī |
能扶汉代成王业 忍见唐民陷战机 |
yún mèng qù shí gāo niǎo jǐn huái yīn guī rì gù rén xī |
云梦去时高鸟尽 淮阴归日故人稀 |
rú hé bù jiè píng qí cè kōng kàn zhǎng xīng luò zéi wéi |
如何不借平齐策 空看长星落贼围 |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韦庄写给崔郎中的,表达对崔郎中即将出使西川(四川成都一带)的送行与鼓励。全诗共有四句,逐段解释如下:
1."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诗的开篇,韦庄首先赞美崔郎中将要前往的西川之地,这里的楚祠是祭祀楚国历史人物的地方,用椒浆(一种用花椒和酒混合而成的饮品)祭祀,象征了对古代楚国英烈的敬意和对西川之地文化的尊重。碧幢黄钺形容崔郎中的仪仗,碧幢指的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旗帜,黄钺则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的武器,这里象征着崔郎中的身份和威严。
2."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这两句诗提及崔郎中此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帮助某王朝或某地区恢复稳定,像是辅助汉代建立王业一样。"忍见唐民陷战机"则表达了崔郎中应该避免看到民众因为战争而陷入困境,暗示了此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及期望崔郎中能够妥善处理,减少人民的痛苦。
3."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这两句描述了崔郎中离开西川时和归来时的不同场景。"云梦"是古代楚国的湖泊,这里可能象征着崔郎中前往西川的旅程;"高鸟尽"比喻崔郎中离开时,可能是因为他处理事务高效、坚决,使得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人们对他感到敬佩和留恋。"淮阴归日故人稀"则是说当崔郎中归来时,由于他已经久不在家乡,可能原来的故人因为时过境迁而渐渐疏远,强调了他出使期间的孤独和艰苦。
4."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这句诗表达了对崔郎中策略的期待,如果他不借机采取平定战乱的策略,那么只会眼睁睁看着贼寇的势力扩张。长星落贼围可能是指看到敌方势力壮大、围困的情况。整句话意味着韦庄希望崔郎中能够施展谋略,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保护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对崔郎中出使的敬意与鼓励,期待他能为所前往之地带来和平与稳定,并强调了策略与谋略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性。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由唐代诗人韦庄所作,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蕴含了对崔郎中往西川执行重要使命的期待与希望。通过诗中的景象与描述,我们可以体会到韦庄对崔郎中此行的深沉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句“满把椒浆奠楚祠”,点明了崔郎中前往的西川之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楚祠象征着地域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的辉煌。这不仅是对崔郎中此行的尊重,也是对西川人民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致敬。
接下来的“碧幢黄钺旧英威”,描绘了崔郎中以前作为领导者的英勇形象。碧幢黄钺是古代君主或将军的象征,用在这里不仅凸显了崔郎中的身份和地位,也表达了对崔郎中在以往领导职务中所展现的英勇与威严的肯定。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崔郎中能力的高度信任与期待,希望崔郎中能像历史上扶助汉代成王的英雄一样,有能力帮助国家度过难关,避免更大的战乱与动荡,保护人民免受战火的侵袭。
“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这两句诗在描绘崔郎中出征时的壮志和回归时的孤独。云梦,古代湖泽之地,常用来比喻遥远或充满未知的地方。高鸟尽,意味着崔郎中的出征充满了艰辛和挑战。而淮阴归日,意味着崔郎中回归时,周围的故人已经很少,可能是指朋友、同事等因各种原因无法迎接他归来,营造出一种孤独、壮烈的氛围。
最后一句“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表达了对崔郎中此次行动策略与目标的期许,希望他能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以智慧和策略战胜敌人,保护国家和人民,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灾难之中。长星落贼围,可能寓指某种灾难或危机,需要崔郎中出谋划策,领导人民度过难关。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崔郎中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体现了韦庄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