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gū sū líng chǔ shì zhuāng
题姑苏凌处士庄
què dào tóng yóu dì sān nián yī diàn guāng |
却到同游地 三年一电光 |
chí táng chūn cǎo zài fēng zhú gù rén wáng |
池塘春草在 风烛故人亡 |
jì bà quán shēng jí zhāi yú qìng yùn zhǎng |
祭罢泉声急 斋余磬韵长 |
bì tiān yīng yǒu hèn xié rì diào sōng huáng |
碧天应有恨 斜日吊松篁 |
《题姑苏凌处士庄》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题姑苏凌处士庄》由唐代诗人韦庄所作,通过对访旧地的情景描述,抒发了对逝去友情与时光变迁的感慨。下面对每一句的含义进行逐段解释:
1. **却到同游地, 三年一电光**:
- **却到**:返回,再次来到。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再次回到自己与朋友曾经共同游玩的地方。
- **同游地**:与朋友共同游览的地方,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三年一电光**:这里使用比喻的手法,将三年的时间比作闪电,强调了时间的飞逝之快。
2. **池塘春草在, 风烛故人亡**:
- **池塘春草在**:池塘边生长着青草,春天的景色依然如故。
- **风烛故人亡**:借用了“风烛残年”的典故,形容如风中之烛般衰弱的生命,这里是指老朋友已经去世。强调了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感慨。
3. **祭罢泉声急, 斋余磬韵长**:
- **祭罢**:已经举行了祭奠仪式。
- **泉声急**:泉水流淌的声音在祭奠之后显得更为急促,暗含着悲伤与哀悼的氛围。
- **斋余**:斋戒完毕后。斋戒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准备。
- **磬韵长**:敲击石磬所发出的声音悠长,暗示着对逝去之人的深深怀念与哀悼。
4. **碧天应有恨, 斜日吊松篁**:
- **碧天应有恨**:碧蓝的天空似乎也承载着对逝去之人的哀思与遗憾。
- **斜日**:夕阳西下,光线倾斜,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 **吊松篁**:对着松树和竹子表达哀悼之情,松竹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象征为坚韧不拔、高洁不屈的品格,这里用于寄托对已故友人的敬意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落寞,表达了时光流逝、友情易逝的感慨,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
《题姑苏凌处士庄》古诗词赏析:
这首韦庄的《题姑苏凌处士庄》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哀思,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故人的悼念,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世无常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时间的流转与对比**:“却到同游地, 三年一电光。” 这一句通过对比“三年”和“电光”来表现时间的迅速流逝。电光虽短,却具有惊人的明亮和穿透力,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飞逝,既快速又不可阻挡,引发出对过往时光的深刻怀念。
2. **自然与哀愁的交织**:“池塘春草在, 风烛故人亡。”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述与人物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池塘依然春草青青,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与此相对的是“故人”的离世,突显出生命的脆弱和自然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巨大反差。春草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持续,而“风烛”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3. **祭奠与怀念的氛围**:“祭罢泉声急, 斋余磬韵长。” 这两句描绘了祭奠场景的肃穆与深情。祭拜活动结束后,泉水的急流和斋后的钟磬声悠长回荡,营造出一种哀悼和怀念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悼念之情。
4. **对宇宙与个人命运的思考**:“碧天应有恨, 斜日吊松篁。” 最后两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宇宙,表达了对宇宙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碧天应有恨”,暗示了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无限感慨,可能也触及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奈。“斜日吊松篁”则是以夕阳西下,映照在松竹上的情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结束,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人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缅怀。
整首诗通过对具体场景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