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è bái
镊白
yǐ xiàng yuān xíng jiē yàn háng biàn yīng shuāng bài zǐ wēi láng |
已向鸳行接雁行 便应双拜紫薇郎 |
cái wén què xià zhēng shū jí yǐ jué huí cháo cǎo zhào máng |
才闻阙下征书急 已觉回朝草诏忙 |
bái mǎ shì lián zhū fú guì cǎi yī yáo rě yù lú xiāng |
白马似怜朱绂贵 彩衣遥惹御炉香 |
duō cán shí zài yóu liáng kè wèi huàn qīng jīn shì sù wáng |
多惭十载游梁客 未换青襟侍素王 |
《镊白》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镊白》这首诗是一首借咏物(镊子)抒怀的诗,通过描述镊子被用在头发上拔白发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中经历的种种喜怒哀乐,以及对于人生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
**逐段解释:**
1. **已向鸳行接雁行, 便应双拜紫薇郎,** 这两句诗开头以“鸳行”和“雁行”作为比喻,鸳鸯和大雁的行列象征着朝廷中官员的行列,诗人说他已经进入这个行列,即已经进入了朝廷的官场。在这之后,诗人用“双拜紫薇郎”进一步说明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官位,这里的“紫薇郎”指的是中央高层官员,诗人在赞美自己现在的位置。
2. **才闻阙下征书急, 已觉回朝草诏忙,**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接到朝廷急召,回到朝廷后迅速开始起草诏书的情景。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代表着国家的意志,起草诏书是朝廷高层官员的重要职责,这里体现了诗人在官场中繁忙而重要的工作状态。
3. **白马似怜朱绂贵, 彩衣遥惹御炉香,** 前半句“白马似怜朱绂贵”用白马作为拟人化的对象,来表现对朱绂(古代官服上的一种装饰品,象征官位)的羡慕,暗示了诗人的内心对于自己官位的自豪和对权力的向往。后半句“彩衣遥惹御炉香”则描绘出诗人作为朝臣,身处皇宫,周围充满了皇家的气息,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荣耀与香氛。
4. **多惭十载游梁客, 未换青襟侍素王,**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慨。“十载游梁客”指诗人过去在梁(地名,可能指某处地方或虚构的地名)的漫游生活,这里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怀念和对当前官场生活的反思。“未换青襟侍素王”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己仍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素王”(指理想的君主或理想中的国君)面前侍奉的遗憾,同时暗示了对当前官场复杂性的无奈和对真正追求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镊子的使用场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和对官场的洞察融入其中,既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深刻体会,也透露出对于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镊白》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镊白》是唐代诗歌中较为典型的文人士大夫抒情之作,通过描绘个人经历和心境,反映了作者对于仕途、亲情与荣誉的深切感受。全诗七言八句,每句五个字,语言简洁凝练,情感丰富。
首联“已向鸳行接雁行,便应双拜紫薇郎”描绘了作者官运亨通、晋升为高官的场景。"鸳行"和"雁行"在这里都是指文官行列,"紫薇郎"则是对高官的尊称。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的得意和对高位的向往。
颔联“才闻阙下征书急,已觉回朝草诏忙”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接到皇帝紧急诏书、匆忙准备回朝撰拟诏书的紧张与忙碌。"阙下"指京城,"征书"即诏书。这两句通过“才”、“已”两个副词,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繁重。
颈联“白马似怜朱绂贵,彩衣遥惹御炉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白马”和“彩衣”(帝王所穿服饰)赋予了情感。"朱绂"是一种红色的官印带,常用来代指官服。这里,白马似乎对朱绂的尊贵感到同情或羡慕,而彩衣则似乎在远处吸引了御炉的香气,暗示了作者即将接近皇帝身边,官运亨通。
尾联“多惭十载游梁客,未换青襟侍素王”则是作者对过去十年间为官生涯的反思和自谦。"游梁客"是作者对自己作为外乡人,长期为官在外的自喻,"青襟"是古代读书人的服装,"素王"则指自己侍奉的君主。这一联表达了作者虽有官位,但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仕途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仕途成功的追求与内心的复杂感受。韦庄以精炼的语言,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