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ì mèng jīn zhōu xī shàng yǔ zhōng zuò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yǐ wén sān shì méi jūn yíng yòu jiàn ér sūn xué zhàn zhēng |
已闻三世没军营 又见儿孙学战争 |
jiàn ěr cǐ yán kān tòng kū qiǎn yǔ hé rì wàng shí píng |
见尔此言堪恸哭 遣予何日望时平 |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韦庄在孟津这个地方坐船往西上游时,在雨中所作。我们可以通过逐句解析来理解其意思:
1. **已闻三世没军营** - 这一句意味着作者已经听闻,三代人之中至少有一代人死于军营之中。这里使用的“三世”和“没军营”都隐含了战争和牺牲的沉重话题,暗示了长期的战争给家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 **又见儿孙学战争** - 在经历了前一句的叙述之后,作者看到下一代的人正在学习如何进行战争,这不仅仅是学习战术和策略,而是指整个社会和文化都深受战争影响,人们习以为常,甚至下一代也参与到学习战争的活动中。
3. **见尔此言堪恸哭** -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听到这样的描述或场景时,内心感到极度的悲伤和痛心。"尔"在这里指的是前两句中描述的情景或行为,说明这样的战争教育和历史记忆对作者而言是一种情感上的折磨。
4. **遣予何日望时平** - 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感慨,表达了对于和平的渴望。"遣予"即让我,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何时结束,何时能够迎来和平的深切期待和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切痛感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通过描述战争对家族、社会和下一代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以深沉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对战争的悲悯与对和平的渴望。标题中的“孟津”位于中国河南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渡口,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承载着丰富的战争历史。诗题“舟西上雨中作”暗示了作者在风雨中独自一人思考战争带来的苦难,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沉重。
首句“已闻三世没军营”,开篇即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久远,反映了历史上的战争不仅发生在某一代,而是代代相传,造成了连续不断的悲剧。三世之说,既强调了战争的长期性,也暗示了战争对家族传承的破坏,让人深感悲哀。
第二句“又见儿孙学战争”紧承前句,将历史的悲剧延续到个人层面上,显示了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儿孙辈在父辈的引导下,也走上战场,意味着战争不仅摧毁了前人的生命,还让后人被迫继承了这种悲剧的命运,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惨。
“见尔此言堪恸哭,遣予何日望时平”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无尽的悲痛与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这里的“尔”指的是前两句提到的战争与痛苦的根源,即战争本身。作者用“堪恸哭”形容自己面对如此悲惨景象时的强烈情感反应,同时用“遣予何日望时平”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深深期盼。
整体来看,韦庄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个人与社会的苦难,以及对和平的强烈向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在风雨中作诗,不仅是为了纪念历史的伤痛,更是为了呼唤和平,希望战争的阴影能早日消散,人间能重归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