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lù jiàn yì bì dì jì dōng yáng jìn tuì wèi jué jiàn jì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
lán zhǐ jiāng tóu jì duàn péng yí jiā kōng zài yī fān fēng |
兰芷江头寄断蓬 移家空载一帆风 |
bó lún shì jiǔ hái yīn luàn píng zi guī tián bù wèi qióng |
伯伦嗜酒还因乱 平子归田不为穷 |
bì shì piāo líng rén jìng wài jié máo yī yuē huà píng zhōng |
避世漂零人境外 结茅依约画屏中 |
cóng jīn yǐn qù yīng nán mì shēn rù lú huā zuò diào wēng |
从今隐去应难觅 深入芦花作钓翁 |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这首诗《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逃避战乱、寻求隐居生活的复杂心情和感受。下面逐段解释:
1. **兰芷江头寄断蓬, 移家空载一帆风**。诗人站在兰花与芷草生长的江边,如同随风飘荡的断蓬,无根无依。这里“断蓬”比喻诗人本身,暗示他因逃避战乱而不得不离开家园,如同断蓬般飘零无定。
2. **伯伦嗜酒还因乱, 平子归田不为穷**。伯伦(即刘伶)嗜酒,是因为战乱带来的生活无常和心灵的煎熬;平子(即张衡)选择归田,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对战乱世道的不满与逃避。诗人通过这两个历史典故,表达自己在战乱中的无奈与逃避。
3. **避世漂零人境外, 结茅依约画屏中**。在战乱中避世,漂泊不定,远离尘嚣,就像生活在画屏之中,与世隔绝。这里的“结茅”指的是建造茅屋隐居,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从今隐去应难觅, 深入芦花作钓翁**。从今以后,隐居的生活将更加难以寻找,诗人将如同深入芦花丛中,化身为垂钓的老翁。这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决心和对战乱中寻求平静生活的无奈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不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困境中的挣扎和抉择。诗中既有对逃避现实的渴望,也暗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是一首富含深意的诗歌,通过描绘陆谏议的避世生活以及韦庄对他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兰芷江头寄断蓬**:兰芷江头,暗示着环境的清幽和宁静;寄断蓬,比喻陆谏议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这一句描绘了陆谏议在自然环境中暂时的栖身之处,隐喻他内心的孤独和无根感。
2. **移家空载一帆风**:移家,表明陆谏议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离开了原来的居所;空载一帆风,虽然有离开的行动,但结果可能是空有漂泊,没有真正的归宿。这表达了对陆谏议行动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内心的空虚感。
3. **伯伦嗜酒还因乱**:引用阮籍(字伯伦)嗜酒以逃避现实的故事,暗示陆谏议可能也通过酒来应对生活的动荡和内心的困扰。这里将个人的避世行为与历史人物的隐逸行为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历史感。
4. **平子归田不为穷**:引用张衡(字平子)归田的典故,强调归隐并非因为贫穷,而是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引用,韦庄表达了对陆谏议归隐动机的理解和支持。
5. **避世漂零人境外**:继续描绘陆谏议的生活状态,避世而漂泊,远离尘嚣,暗示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这一句强调了陆谏议选择的孤独和寂寞。
6. **结茅依约画屏中**:结茅,指在山林中建房居住,象征着陆谏议的隐居生活。依约画屏中,可能是指在诗意的、理想化的环境中生活,表达了一种追求理想生活状态的愿望。
7. **从今隐去应难觅**:预示陆谏议的隐居生活将变得难以寻觅,暗示隐居的不易和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孤独性。
8. **深入芦花作钓翁**:最后,韦庄设想陆谏议如同深入芦花丛中的垂钓者,既是一种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想象,也是一种对陆谏议归隐生活的深切理解。垂钓者的生活简单而宁静,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陆谏议避世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个人内心世界探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