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 téng shān xià wén yuán
黄藤山下闻猿
sì gù wú biān niǎo bù fēi dà bō jīng gé chǔ shān wēi |
四顾无边鸟不飞 大波惊隔楚山微 |
fēn fēn yǔ wài líng jūn guò sè sè yún zhōng dì zi guī |
纷纷雨外灵均过 瑟瑟云中帝子归 |
bèng lǐ shì léng tóu yuǎn làng xiǎo zhōu rú yè bàng xié huī |
迸鲤似棱投远浪 小舟如叶傍斜晖 |
chī yí qù hòu hé rén dào ài zhě suī duō jiàn zhě xī |
鸱夷去后何人到 爱者虽多见者稀 |
《黄藤山下闻猿》古诗词释义:
### 诗词逐段解释:
#### 首句:四顾无边鸟不飞
诗人站在黄藤山下,四下望遍,四周是无垠的空旷,没有一只鸟儿飞翔。这里通过鸟儿的消失,营造出一种空旷、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次句:大波惊隔楚山微
波涛汹涌的大河在楚山的另一侧泛起涟漪,波浪似乎惊动了远处的山峦。这句诗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使用“隔楚山”这一意境,隐含着空间的隔离与情感的距离。
#### 第三句:纷纷雨外灵均过
在雨幕中,仿佛屈原(屈灵均,屈原别称)这样的先贤走过。这里通过引用屈原这一历史人物,既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代精神的追忆与怀念。
#### 第四句:瑟瑟云中帝子归
云层中,仿佛有帝子归来,瑟瑟之音,或许是归途中的风声,或是帝子的哀叹。这一句在形象上与上句形成呼应,同时借助“帝子”的意象,表达了对先人或理想中高尚品质的向往与怀念。
#### 第五句:迸鲤似棱投远浪
鲤鱼跳跃,如同刀锋一般,投向远方的波浪。这句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力量与自由,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挑战。
#### 第六句:小舟如叶傍斜晖
小舟在夕阳下宛如一片叶子,静静地停靠在岸边。夕阳的余晖将整幅画面渲染得格外温馨与静谧,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旅途的短暂。
#### 结尾: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
“鸱夷”原指盛酒的容器,此处可能借指离别或逝去。诗人感慨,鸱夷(或指某位重要人物)离开后,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或到达他所达到的高度。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或人物的留恋与遗憾,以及对真正能够理解与感受其价值的人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融入了历史人物的追思、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与人情变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黄藤山下闻猿》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黄藤山下闻猿》是一首富有意蕴和情感深度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一幅深沉而壮丽的山水画面。这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1. 空间与时间的融合
诗的首句“四顾无边鸟不飞”描绘了一个广阔而寂静的空间,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氛围。随着“大波惊隔楚山微”这一句,空间感进一步扩展,波涛与远处的山影构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2. 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纷纷雨外灵均过”借用了屈原(灵均)的故事,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文化内涵。屈原的过客形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作者对先贤的敬仰和对自我情感的寄托。
### 3. 动态与静态的对比
“瑟瑟云中帝子归”通过“帝子归”这一动态场景,与前面的“纷纷雨外”形成对比,用云中帝子的归来,暗示了一种超脱的美感与灵魂的归宿。这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4. 物象与象征意义
“迸鲤似棱投远浪”运用比喻,鲤鱼如同棱锥投向远方的浪花,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奔腾不息和对远方的向往。“小舟如叶傍斜晖”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小舟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一片飘落的树叶,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5. 结尾的反思与感慨
“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结尾两句,以历史人物的去留,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鸱夷(楚昭王的车笠)的离去,象征着历史的更迭,而“爱者虽多见者稀”则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对自然和文化的珍视与向往,也含蓄地提出了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人物、个人情感的融合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美感,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深刻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