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ǐ chǒu nián xià dì xiàn xīn xiān bèi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
què jiāng qiáo cuì rù dōu mén zì xǐ qīng xiāo zú gù rén |
却将憔悴入都门 自喜青霄足故人 |
wàn lǐ yǒu jiā liú bǎi yuè shí nián wú lù dào sān qín |
万里有家留百越 十年无路到三秦 |
cuī cán bú shì dāng shí mào liú luò kōng yú jiù rì pín |
摧残不是当时貌 流落空馀旧日贫 |
duō xiè qīng yún hǎo zhī jǐ mò jiào guī qù zhòng zhān jīn |
多谢青云好知己 莫教归去重沾巾 |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韦庄所作,表达了诗人韦庄在癸丑年科举落第之后,向已故先辈新献上此诗的复杂心情和对理想的坚持。全诗可以逐段解释如下:
### 却将憔悴入都门, 自喜青霄足故人,
- **却将憔悴入都门**:表示诗人带着疲惫和失意("憔悴")的心情进入京城("都门"),暗示了科举考试的失利和旅途的辛苦。
- **自喜青霄足故人**:虽然心情沉重,但诗人内心也有些欣慰,因为他相信在广阔的天空("青霄")中,总会有老朋友("故人")给予他支持和鼓励。这是诗人对未来可能得到帮助的期待。
### 万里有家留百越, 十年无路到三秦,
- **万里有家留百越**:诗人提到即使自己家在万里之外(“百越”泛指南方广大地区),但他的心仍旧牵挂家的方向,表明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对家乡和家庭的思念并未减少。
- **十年无路到三秦**:用夸张的手法(10年非真实时间,是诗人对长期无法实现理想状态的比喻)表达了长时间以来在通往实现理想(三秦之地,泛指北方,可能指政治、文化中心)的道路上遭遇的困难和挫折,突出了科举落第的打击。
### 摧残不是当时貌, 流落空馀旧日贫,
- **摧残不是当时貌**:这里使用了比喻,"摧残"并非指外貌的改变,而是用来形容自己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导致心境、精神或处境的改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变化。
- **流落空馀旧日贫**:描述了诗人流浪各地,虽然失去了财富,但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往日的贫穷状态。这既是对物质贫困的陈述,也是对精神贫瘠的暗示,表明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坚守。
### 多谢青云好知己, 莫教归去重沾巾,
- **多谢青云好知己**:表达了诗人对将来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青云”比喻地位、成就)的期待和感激,希望在朋友的帮助下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再受到失败和挫折的影响。
- **莫教归去重沾巾**:这是诗人对友人的恳求,希望在自己回到故乡或家庭之前,不会再次因悲伤和挫败而流泪。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以及对实现理想后与亲人重聚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韦庄的个人经历表达了对科举失利的哀愁、对未来的期待、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朋友支持的感激之情。全诗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是一首情感深沉、内容丰富、风格哀怨的诗歌。通过这首诗,韦庄表达了自己在科举失利后,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时的心境和对故友的感激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两句“却将憔悴入都门,自喜青霄足故人”**,表现了作者带着疲惫和失落的心情踏入京城,却在内心深处自慰,因为还有老朋友在身边,给予他温暖和慰藉。这里的“青霄足故人”既是现实的安慰,也是对友情的珍视。
2. **“万里有家留百越,十年无路到三秦”**,这两句通过地理名词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长期远离家乡、久困科场的艰难与无奈。他虽然在家乡有一席之地,但在寻求仕途的路上却屡次受挫,十年间无法踏上通往三秦(古代指陕西地区)的路。
3. **“摧残不是当时貌,流落空馀旧日贫”**,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外貌和生活境遇的变化,暗示了科举失利后的内心痛苦和生活困顿。在岁月的摧残下,他的容颜、生活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但内心的落寞和贫穷却是最真实的写照。
4. **“多谢青云好知己,莫教归去重沾巾”**,作者在最后表达了对知音的理解和感激,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遇到更多能够理解他的处境,给予他帮助和鼓励的“青云知己”。他并不希望在返回家乡之时,再次因泪水而蒙羞,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科举失利后,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韦庄以真挚的情感、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故友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许,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