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ǎng ān dào

长安道

作者:王贞白 
suì suì dàn fáng lǔ     xī zhēng zǎo wǎn xiū
岁岁但防虏   西征早晚休
xiōng nú bù xì jǐng     hàn jiāng dàn fēng hóu
匈奴不系颈   汉将但封侯
xī zhào dī fēng huǒ     hán jiā yàn shù lóu
夕照低烽火   寒笳咽戍楼
yàn rán shān shàng zì     nán zi jiàn xū xiū
燕然山上字   男子见须羞

《长安道》古诗词释义:

《长安道》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一首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边关烽火与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一年又一年,只在防备外族入侵,何时能停止西方边境的征伐。此句表达了对战争不断的不满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 **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匈奴并未被真正征服,只是汉朝的将军们得以因战功而封侯。这里隐含着对战争只换来权位,而非真正和平的讽刺。

3. **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夕阳西下时,边关的烽火若隐若现,寒冷的笳声在守军的楼阁中低回哀鸣。画面凄凉,渲染出战争给边关带来的肃杀气氛和士兵的孤寂感。

4. **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燕然山上刻有战功的碑文,是古时征战的象征。这里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表示战争虽然可以留下功绩,但对于守边的男子而言,却是一种耻辱,因为真正的耻辱是无尽的战争和生命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对战争带来的虚荣与真正的牺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长安道》古诗词赏析:

王贞白的《长安道》是一首富含深意的诗作,以边塞战争为主题,表现了对战事无尽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场的景象,更深刻地触及了士兵与将领的情感以及国家与个人的矛盾。以下是逐句赏析:

1.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 - 这句诗开篇即道出了边塞战争的持续性,表达了年复一年地抵御外来侵扰的现状,以及对何时能结束战争的期盼。这种无休止的战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对和平的向往。

2. **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 - 这句话对比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者的荣耀。尽管战争导致无数生命的失去和痛苦,胜利的将领却能封侯拜爵,这种反差强烈地反映了战争与个人命运的复杂关系,以及在战争中牺牲者的被忽视。

3. **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 - 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中烽火渐熄、寒笳声中的边关寂静,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夕阳的余晖象征着一天的结束,烽火与寒笳则是战争与哀愁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在展现边塞战争的残酷之余,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深沉反思。

4. **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 燕然山上字指的是东汉大将军窦宪在反击匈奴胜利后,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这句诗借用历史典故,暗含对功名的讽刺和对战事无尽的无奈。男子见须羞,可能是指那些为了功名而战、在战场上下定生死的士兵,他们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后,或许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羞愧。

总体来说,《长安道》通过深邃的笔触,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无尽,以及战争背后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也对战争中的牺牲与胜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战争的批判与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王贞白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