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 jiāng èr shǒu
边将二首
biān shì duō gèng biàn tiān xīn yì wèi yōu |
边事多更变 天心亦为忧 |
hú bīng lái zuò kòu hàn jiāng yě fēng hóu |
胡兵来作寇 汉将也封侯 |
yè shāo chōng xīng chì hán chén yì rì chóu |
夜烧冲星赤 寒尘翳日愁 |
wú mén zhǎn wēi lüè kōng shàng wàng xī lóu |
无门展微略 空上望西楼 |
《边将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边将二首》,由唐代诗人张蠙创作,通过描绘边防将帅的境遇,表达了对边疆安危的关切以及对将帅地位和功业的思考。以下是逐段解释:
### 第一段:
**边事多更变, 天心亦为忧,**
这里的“边事”指边疆的事务,常常涉及军事防御、外交谈判等问题。在古代,边疆地区经常受到外来势力的侵扰,这使边防事务充满变数。诗句“天心亦为忧”则表达了君主对于边疆安全的担忧,天心即君主之心,强调了边疆问题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
**胡兵来作寇, 汉将也封侯,**
“胡兵”指的是来自北方的异族军队,“汉将”指的是汉朝的将领,这里泛指边防将领。诗句描述了外敌侵扰边疆的情况,同时也揭示了边防将领在平定边患后可以获得封侯的荣耀。这种功勋与赏赐制度在古代社会中较为普遍,体现了功臣受封的礼遇。
### 第二段:
**夜烧冲星赤, 寒尘翳日愁,**
“夜烧冲星赤”描绘了夜晚点燃烽火的情景,烽火是古代传递边防警报的重要手段。夜空中的火光冲天,颜色如血,表达了战事的紧张和激烈。同时,这种景象也让人感到哀愁和悲痛,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
**寒尘翳日愁,**
“寒尘”指在寒冷的天气里,飞扬的尘土遮蔽了太阳,暗示战争的持续和士兵的艰苦。这种景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战争环境的隐喻,表达了边防将士在恶劣环境下坚守的辛劳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第三段:
**无门展微略, 空上望西楼,**
“无门展微略”意味着在战事面前,将领的谋略和智慧无法施展,即现实的战争环境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使得军事行动受到限制,将领难以实现自己的战略构想。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以及将领面对现实挑战时的无奈。
“空上望西楼”则是对上层建筑(指皇宫或军事指挥中心)的遥望,象征着将领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更高权力机构的向往。这句话表达了对将领地位和功业的反思,即尽管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真正的权力和命运往往掌握在高层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边防将领在复杂多变的边疆事务中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们对和平与功业的渴望。
《边将二首》古诗词赏析:
张蠙的这首《边将二首》第一首,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深邃地揭示了边防将领在国家安危与个人功名之间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自身无法完全控制局势的无奈。诗中的意境雄浑,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于边疆军事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 理解诗的意象和象征:
- **边事多更变, 天心亦为忧**:开篇以“边事”点明主题,指边境的战事频繁变化,不仅国家忧虑,连上天似乎也为之忧心。这里使用了象征手法,将国家的忧虑扩展到了宇宙的层面,增强了主题的宏大感。
- **胡兵来作寇, 汉将也封侯**: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胡兵作为外敌侵犯,给边疆带来了威胁;另一方面,汉将虽然在防御和反击中表现出色,最终却可能因功封侯,象征着战功与个人荣耀与国家的稳定之间的冲突。
- **夜烧冲星赤, 寒尘翳日愁**:通过描绘夜晚的火光冲天,烟尘弥漫,日光被尘埃遮蔽,传达出边疆战争的激烈和恐怖。同时,夜烧与赤星象征战争的火焰,寒尘和日翳则暗喻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破坏。
- **无门展微略, 空上望西楼**:最后两句表达了边将内心的矛盾和无奈。面对无法解决的战事,他们虽有策略和谋略(微略),却无门施展,只能徒劳地登楼远眺,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边将生活和战争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边境安全、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古代边疆的军事现实,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类情感和哲学思考,如和平与战争、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张蠙通过精炼的诗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使读者在欣赏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