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 táng yè yàn liú bié jùn shǒu
钱塘夜宴留别郡守
běi dì huā kāi nán dì fēng jì gēn hái yǔ kè xīn tóng |
北地花开南地风 寄根还与客心同 |
qún fāng jǐn qiè qiān bān tài jǐ zuì néng xiāo yī fān hóng |
群芳尽怯千般态 几醉能消一番红 |
jǔ shì zhǐ jiāng huá shèng shí zhēn chán yuán yù sè wèi kōng |
举世只将华胜实 真禅元喻色为空 |
jìn nián míng zhǔ sī wáng dào bù xǔ xīn zāi mǎn liù gōng |
近年明主思王道 不许新栽满六宫 |
《钱塘夜宴留别郡守》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钱塘夜宴留别郡守》由唐代诗人张蠙创作,题目暗示了诗人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夜宴后,向郡守辞行的情景。全诗由六句组成,表达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以及对生活的哲思。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北地花开南地风**:这里的“北地”和“南地”并非指地理上的北方和南方,而是诗人用以象征的比喻。诗人用“花开”比喻生活中或自然界中事物的生长、繁荣,“南地风”比喻南方的环境或氛围。整句暗示即便在不同的环境下(象征着不同的生活或思想状态),事物或生命的生长发展(或繁荣或衰败)都是自然而然的,正如花在不同气候下开放。
2. **寄根还与客心同**:此处“寄根”可以理解为事物生长的根基,这里的“根”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既指事物发展的基础,也比喻人的心灵寄托。诗人用“寄根”与“客心”相连,表达了个人情感(“客心”)在不同环境(“寄根”)中寻求共鸣的主题。这里用以比喻人的情感或追求,不论身处何方,总能找到与之共鸣的事物或环境。
3. **群芳尽怯千般态**: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各种花卉在面对“千般态”时的恐惧。这里的“群芳”象征着多样化的存在,它们的“态”则指它们不同的表现形式或状态。诗人通过这一描述,反映了人或事物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可能会感到畏惧或不知所措的状态。
4. **几醉能消一番红**:这句直译是“几番醉酒能消除红颜的一番(短暂)美丽”。这里通过“醉酒”和“红颜”来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短暂。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沉醉于酒香与美女之间,也无法真正消磨时光的流逝,暗示人生美好与短暂的无奈。
5. **举世只将华胜实**:这句“华”意为华丽、繁华,“胜”意为胜利、超越。“实”则指实际、真实。整句的含义是,世人在追求华丽、虚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真实与实际。诗人通过这句,反映了对当时社会只注重表面的繁荣、忽视内在真实价值的批判。
6. **真禅元喻色为空**:这一句“真禅”指的是真实的、真正的禅悟或智慧,“元喻色为空”中的“色”代表表象、外在的世界,“空”则代表虚无、不实。整体句意表达出,真正的智慧或理解在于认识到外在表象的虚幻,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更真实的意义。诗人在此借由禅宗思想,对生活和世界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7.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最后一句中的“明主”指明智的君主,“王道”指的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正道或正统途径。这句是说,在近期,明智的君主在思考如何正确治理国家,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新事物的无端添加(可能是指过度的奢华或非必要的新政策)。整句话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变革和君主政策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要保持谨慎,避免过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思考。从个人情感的表达、对复杂生活的反思,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建议,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见解。
《钱塘夜宴留别郡守》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钱塘夜宴留别郡守》由唐代诗人张蠙所作,诗中流露出深邃的人生哲学与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 **开头两句“北地花开南地风, 寄根还与客心同”**,诗人以自然界的现象对比,北地的花开与南地的风,形象地比喻了不同环境(地域、文化、社会背景等)中人的心境是相通的。这里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层次的联系与共通性,表现出一种广泛的人文关怀。
2. **中间两联“群芳尽怯千般态, 几醉能消一番红”**,诗人通过描述群芳的凋零与短暂的花期,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群芳代表了世间美好的事物,它们的“千般态”象征着各种可能和变化,而“几醉能消一番红”则是对短暂美好难以持久的一种感慨,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遗憾与无奈。
3. **后两联“举世只将华胜实, 真禅元喻色为空”**,这句诗深入探讨了世间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诗人认为,世人往往只关注事物表面的华丽和虚浮,而忽略了本质的真实与空性。这里涉及到佛教中关于“空”的概念,即一切现象皆为空相,无永恒不变的本质。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复杂性和人类追求短暂满足的深刻反思。
4. **最后两联“近年明主思王道, 不许新栽满六宫”**,这里的“明主”指明智的君主,而“王道”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治国之道,强调仁政、德治。诗人通过这一联,提出了社会改革的思考,即优秀的领导者应当追求公平、和谐的治理方式,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和新奇。同时,这一联可能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表明了对新事物过度追求而忽视传统美德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社会、表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宇宙哲理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担忧与批判。